东平人设计了中山陵作者:高军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纪念孙中山,就想到了中山陵。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始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是中国首批西方现代建筑思想影响而建成的礼制建筑群,是重要的公共建筑,具有时代特征性、文化经典性、丰厚内涵性、世界意义性。1961年3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公布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1991年,我在南京上大学时,曾和同学们去拜谒过中山陵,气势宏伟,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凭灵谷寺,西临明孝陵。建筑平面呈警钟形,取唤醒民众之意。陵寝建筑以中轴对称的方式分开,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整个建筑群依山势层层上升。以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组成的景观序列分布在陵区中轴线上,牌坊上镌刻着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二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我和朋友们又去了几次中山陵,每次都有不同的心情,最值得告慰的是,中山陵的设计者吕彦直先生,是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人,是我的老乡,是东平的老乡!记得当年查阅过资料,也问过别人,确认了吕彦直是山东省东平县人,但具体是哪个乡镇(街道)、村的人,都不知道!事隔多年,直到2016年,我调到彭集街道办事处任副主任,2017年3月的一天,下乡时,到村里看了现场后,才确认吕彦直是彭集街道办事处吕庙村人,他老家的老庙遗址和部分庙堂仍存在!
吕彦直,字仲宜,又字古愚,出生于1894年,病逝于1929年,祖籍系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吕庙村,曾祖父起由山东东平迁居今安徽省滁州市。早年,吕彦直曾随家人侨居过巴黎,回国后曾受教于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琴南,学习祖国灿烂文化和西方科学知识,这对他以后立志发扬民族文化,融汇东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1911年考入清华大学,1913年赴美国留学,是美国著名建筑师享利·墨菲的助手,1921年回国,1924年与人发起成立了中国建筑界第一个学术团体,1925年9月受聘担任中山陵建筑师,监理陵墓工程,1929年3月去世。在其短促的一生中,他为弘扬民族文化,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鉴于他对建造孙中山陵墓的杰出贡献,在他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曾明令全国,予以褒奖,陵园立碑纪念。
千年古县东平底蕴深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为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贡献,为勤劳智慧的东平人民点赞!近年来,东平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渔业、文旅产业、新型工业和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东平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
高军,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齐鲁壹点》《顶端新闻》认证诗人,山东省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东平县作家协会会员、东平县诗词学会理事,第二届泰安市政府特邀督查员,第七届东平“十大杰出青年”,东平县首届道德模范。近年来,先后创作美篇四百多篇和诗歌散文微小说通讯稿等九百余首,《都市头条》点击数量突破3000万大关。曾荣获第四届“华夏杯”诗词大赛优秀奖和“星河杯”中国品牌作家文学奖亚军奖,获得“屈原杯”端午诗词会季军奖和第五届“炎黄杯”中华诗词创作大赛优秀奖。2025年1月获邀入驻唯一走进联合国的中国微刊《诗歌名人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