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人的人生大致相同,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戏剧,也没有大风大浪的崎岖人生。始终是一只为生活而奔忙,努力爬行的乌龟,也可能是一只坚持飞行的笨鸟。这些见闻和记录,或许不是我自己,但却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谨以此书献给我热恋的家乡和埋在家乡土地里的亲人,或许他们可以感受到我用文字记录他们曾经历了的事情。乡里人热爱乡村,也是乡村这片土地上最质朴的儿女。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与亲人相遇,又以亲人的名义相认,即便没有血缘,却有着同一块土缘。
七,被大水吹走的鞋子
有根弟弟有福脚上穿的那双鞋子,明明就是我和堂弟的鞋子,只不过这双鞋子我们过河时被河水冲走,可他就是不承认。因为这样的鞋子在我们村仅此一双。再也找不到第二双了。
尽管二爸和二妈搬去了下河村,但我和堂弟幼小产生的情感依然如故。
二妈在下河村时,生下了堂妹他们,二爸平时又不在家,顾不上管堂弟,他又从下河村回到我们家,爷爷带着我们一块生活。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穿的衣服永远都是妈妈用棉花纺线织的粗布衣裳,无论春夏秋冬,都是哥哥穿小了弟弟穿,姐姐穿小了妹妹穿。唯有夏天是最容易对付的季节,因为天气的缘故,我们的衣服再破也无所谓,大孩子凑合着能遮体就行,小孩子甚至不穿衣服,因为家里确实没有多余的布料让我们糟蹋。
春秋季节的一件夹袄,会被我们穿的袖口发亮,冬天的棉袄,袖子破了,露出的旧棉絮,我们会相互戏谑称为“板油”
饥饿的年代,大家都渴望有个好身体,也都渴望自己的“板油”厚一点,但希望总归是希望。其实谁身上的“板油”都不厚。
家里人对生活用品都有土洋之分,洋蜡,洋火,洋布,洋瓷缸子,等等,直至十多岁,我们一直没有穿过一个带“洋”字的衣服和鞋子。
就在这年夏天,二爸从渭南回来,给堂弟买了一双洋气的运动鞋。这是一款蓝色镶边的运动鞋,鞋子两边有黑色的松紧,鞋面上有四个打了洞的按孔。轻薄而舒适。
我们夏天一般是不穿鞋子的,但这洋气的运动鞋,确实引起村里小伙伴的羡慕。于是我和堂弟便换着穿上这双鞋子有意在小伙伴面前显摆。
由于我们一直没有穿过买的鞋子,不要说穿,就是看见这双鞋子,心里也会乐开了花。堂弟对我十分大方,我们轮换着穿,有时候岔开穿,一只脚穿着运动鞋,为了不过于显出对比,另一只脚则穿着黑布鞋。
一个雨过天晴的下午,我和堂弟一块去涧水河对面提着竹笼去割草。
这条清澈如稠的涧水河,从秦岭山里流出,在我们村前缓缓流过,从河这边到河那边,是一块接着一块的大石头,既阻挡不了水流,人们还能踏着石头过河,这便是我们过河的石桥了。
我们的笑声在清澈的小河里荡漾,河水不大,却刚刚漫过脚下的冽石,我和堂弟把鞋子放在竹笼里,由于脚下是漫过水的列石,我们小心翼翼地踏稳了再把竹笼递给对方。刚到河中间,堂弟看着脚下的流水,一慌神,没有接住我递过的笼,笼子掉进了水里,被河水冲向了远方,我们顿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因为,笼里有我们心爱的那双鞋子!
河边上,一名解放军叔叔正在洗衣服,听见我们的哭声,急忙询问我们发生了什么事。
“笼,我的鞋,我的鞋,呜,呜呜”
我们含糊不清,解放军叔叔这才看见被河水冲走的竹笼,飞一般地去撵已经远去的笼子。
我和堂弟哭着,呆呆地站在河水漫过的石头上,大约十分钟的样子,解放军叔叔帮我捡到了那个被水流冲走的竹笼。但是里面已经没有了鞋子。
竹笼是空的,但那个空笼子重得我们再也无法挽起。解放军叔叔相继把我和堂弟抱到了河的对岸。我们再也无心割草了。
“叔叔,帮我们再找找那双鞋子吧,呜,呜呜,”我们哭着央求。
解放军叔叔再次下到河水里,还是没有发现那双鞋子。
“现在水太大,只有等过两天水小了才有可能发现!”
我和堂弟依然在幻想着我们心爱的鞋子会在水流中出现,便沿着河边顺着水流一直跑向涧水河的下游。直至出了我们的村子。
傍晚时分,我们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里,没有找到那双鞋子,我们俩失去了往日的欢笑,于是便相互埋怨起来,我问他为什么没有抓好笼攀,他指责我为什么过早地松手,况且,那么大的水,谁看了头都会发昏!
爷爷听见了我们的争执,也早已知道了鞋子丢了的事情,说道:“你俩不要怪了,水没把你俩吹走都算是好事。”并说等明天水小了他沿着河道给我们找鞋子
我们把希望再一次寄托到爷爷身上,不管发生了什么事,爷爷永远都是我们的靠山。
水小之后,我们和爷爷连续一个月的时间都在找那双鞋子,因为那是我们的最爱,但一直没有找到。
我和堂弟甚至摸过涧水河的每一块石头,生怕鞋子藏在石头的下面。从我村到下河村的下游。我们整整寻找了一个月!每次都是希望而去,失望而归。
爷爷说有可能被水吹到了更远的地方,也有可能被别人捡去了。
因为生活的拮据,加上堂妹生病了,原本二爸说再给我们买一双同样的鞋子,但一直没能如愿。
就在半年之后,我们对那双鞋子已经失望至极的时候,有根的弟弟有福脚上穿着我们被水冲走的鞋子。这双鞋子在我们村仅此一双,但明显有点发白的样子,还是被我和堂弟一眼就认了出来。
一开始,有福老是躲着我们,生怕我们认出了这双鞋子,但时间一长,还是没有躲过我们的眼睛。
我们央求着爷爷去要回我们的鞋子,爷爷为难地说,要是咱村子任何一家人捡到了,都有可能要回来,但是有根他们家,估计是要不回来了。
“爷爷,要回要不回来,我们试一下,万一要回来了呢?”我们在一起哭着央求道。
“唉,唉”爷爷在无奈中答应了我们的央求。
爷爷拿着小半笼红薯,在后晌来到有根家,要求用这半笼红薯换回那双鞋子。
“走走走,根本不可能的事,这鞋子谁捡到就是谁的。”
“可大家都知道这是我家老二从渭南为孩子买回的鞋子啊”
“我也知道是你家老二买的鞋子,但是你们家人不小心,丢在了河里,你们问河要去,我在河里捡到就是我家的”
正说着,有根把那半笼红薯踢到了门外。
多年以后,正是因为有根一家的贪婪,才使他们的名字事与愿违。有根没有了根,有福也没有了福。
《道德经》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长足”
贪婪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人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灾难便是那贪得无厌而引火烧身的。
作者简介:薛宇星,男,渭南华州人。中共党员,肛肠专科医生。擅长肛肠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手术。业余喜欢文学,音乐等。有多篇散文,诗歌,小说发表与各大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