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姐夫兆祥哥》
赵長民(旭日东升)
春寒料峭的三月,噩耗传来,兆祥哥走了。九十五载光阴,就这样化作一缕青烟,飘散在故乡的青山绿水间。我站在学士庵前,望着那条蜿蜒的水泥路,恍然看见兆祥哥的身影,从岁月深处缓缓走来。
十六岁的少年,眉目如画,在县城的文具店里整理着笔墨纸砚。那时的他,已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待人接物,温润如玉。十八岁那年,他与我姐芝娅喜结连理,十九岁便穿上戎装,在部队里淬炼成钢。指导员的责任,让他褪去了少年的青涩,眉宇间多了几分坚毅。那些年,他带领战士们摸爬滚打,屡获嘉奖,将青春的热血洒在了军营的每一个角落。
转业到陕面轴承厂后,他将部队的作风带到了新的岗位。人事处长的办公室里,常常亮着深夜的灯光。他深入车间,倾听工人的心声,用一颗赤诚之心,化解了多少矛盾,温暖了多少人心。那些年,厂区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兆祥。"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前路。
退休后的岁月,他依然闲不住。宝鸡市公安局的工作,让他继续发挥余热。回到故乡后,他又为修建村路和学士庵奔走呼号。记得那年夏天,他顶着烈日,挨家挨户拜访在外工作的乡友。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却浇不灭他心中的热情。终于,水泥路修通了,学士庵焕然一新。每当听到乡亲们的称赞,他总是摆摆手,说这是大家共同的功劳。
大儿媳的早逝,给他的晚年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毅然承担起抚养孙辈的重任。那些年,他的白发越来越多,背也越来越驼,可看着孙辈们一天天长大,他的眼里总是闪烁着欣慰的光芒。如今,孙辈们已成家立业,每逢佳节,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这大概是他晚年最大的慰藉。
谁曾想,病魔悄然而至。最后的时光里,他依然保持着军人的坚韧,与病痛顽强抗争。三八妇女节那天,他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长途跋涉后的休憩。
站在学士庵前,春风拂面,我仿佛又看见兆祥哥的身影。他走在水泥路上,步履稳健;他站在庵前,目光慈祥;他坐在院中,与孙辈们谈笑风生。九十五载光阴,他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一个普通人不平凡的一生。而今,他化作了故乡的一缕春风,永远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兆祥哥,一路走好。你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故乡的山川之间,铭刻在每一个受过你恩泽的人心中。
2025年3月13日
乙巳蛇年二月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