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童年
闲聊二
杨林
上篇我嘲讽了印度人拉垮的节俭,可回头看看我们怎么样了。从今天早上蹓狗说起吧。
为给小狗在垃圾桶内找几根骨头,却发现了财宝。一个由塑料编织的小篮赫赫在目,里面竞然零乱的装着一堆碟子,它们完好无损,干干净净。拿回家一数,2点5吋的整整十只,2吋的有6只,花色素雅,无一损伤。我不知丢碟子是什么人,可能昰搞餐饮业者歇业不用了?还是有钱青年嫌弃了。不管怎样。难道没有别的处理办法了么?非要扔进垃圾桶里?类似这样的事屡见不鲜了。
小区内有一位捡费品的老婆婆,她经常把翻到的肉食或骨头送给我家小狗吃。那些垃圾里有火腿肠、熏肉、咸鸭蛋、干魚、面包、烧鸡等等。甚至有的连拆封都没动,也没有过期就被弃之如粪土般丢了。
现在的人怎么了?是富裕的无可复加了么?是丰盈到顶棚了么?古诗里有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们都是朱门人家了么?
六一、二年的困难时景不会有人记得了么?大概年青人没经历过那段历史,他们的长辈也没告诉过他们。可他们在网上看到过下乡知识青年这个名词吧。可想过没有,为什么要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为什么让市民下放到农村去支援农业?当时有句口号叫: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这归根结底一句话,中国人吃不饱。城里人饿肚子,国家养不起那么多城里人了。多印粮票也没用,饿的滋味侵略着六亿多人的肠胃。当时中国人真是愁上加愁,才上眉头,又上心头。
而今,国富了民丰了,钱袋子鼓了,但一饱不要忘了百饥。别往垃圾桶里整袋整袋的扔白面大米了(这不是。夸张)!珍爱今天,珍惜今天吧!让中国人真正成为勤劳节俭的民族,环保节约的模板。
闲聊三
杨林
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那时候,助人为乐成为全国的一种強大风气。可现在一些文艺作品还讽刺当年少年儿童把老太太返复强扶过马路回不了家,但那必竟是幼童们在做好事。
回想当年有碰瓷的么?有讹人的么?有横行霸道的么?有处处事事都能行骗的么?那是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互帮互助。有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讲这些口号是不是十分正确,起码没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恶习。
现世人动不动就让别人赔偿,动辙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前日在网上看到一则,一老太太路过一户装修人家门口突发病而亡,家属找上门来,要求赔偿医药费1-5万元,家属精神损失费10万元,及后续费用。为此纠缠不休,振振有词。其理由是装修工人看到老太太摔到而不扶,耽误了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造成了死亡事故。
另一则,一家把汽车停在别人家车位上,几天不予挪位,打电话不接,最后还发狠话,其结果是被叉车扔到了河里。类似这样,还有得被砸碎玻璃、扎爆轮胎、划破车漆。
而另一则消息,某菜市场卖鱼贩不让顾客把过了称交了钱的魚带走,必须在她摊上宰杀。其猫腻在于短斤少两。骗子骗术五花八门大行其道,防不胜防。有可能在街上、有可能在家里、有可能在市场、有可能在网络、也有可能在国家正规事业单位。不是前几天报道某信用社为顾客点了十万元存款,当场就少了三千元么。外国人也趁火打劫骗中国人的钱,成百成百的往回押解行骗集团人员不是事实么?
我研究不出出现这种坑蒙拐骗的根源,也想不出其解决办法。只愿华夏大地再出现学习雷锋的好时光。
闲聊四
杨林
今日惊蛰,是万物苏醒之节气,果不其然。最先见到的是一个类似蜜蜂的小傢伙,身形与蜜蜂无异,只是身体瘦长一点,小时候在老家常是小伙伴们的玩物,因它无毒刺,不扎人,细小曼腰,可好用马尾毛栓住,任它飞翔,又逃不出我手。这恰似放风筝。这昆虫我们那儿叫地蹲儿。我不知道他学名是什么,只怀疑它不属于蜜蜂类。慢慢认识到它是一种益虫,不群居,不筑巢,不采蜜,只在土地上打个洞在里面生儿育女,它专逮蚊、蝇、小飞虫吃。知道这些,再后来我就不再搞这恶作剧了,今天见到它还感到亲切。
另一个童趣是在有细沙土的地方逗小虫。有一种很丑的小虫,它无翅不能飞,有腿却不走路,只在细沙中建一个漏斗状的窝,将身体埋在底端。这也一个捕猎陷阱,如有蚂蚁或小虫儿误入其中,一个鹞子翻身将其拿下,拖入沙下吃掉。只要一次失足,窝是细沙漏斗状,爬上又滑下来,很难逃出它魔掌。我们那儿人叫它“倒跌子”,后来才知道学名叫蚁虱。它还是一味中药材(据说用予治疗肾结实等好几种病)。因为它的特殊本领,常引逗小伙伴围坐在牠家旁观看,或往窝里放一个小蚂蚁,以观后效。
童年的好奇心,探索欲是无边无境的。长大了,忙了,再后来老了,那些掏鸟蛋、斗蛐蛐的事都不感兴趣了。
可事情并不如是。我在网上搜索寻找我的一篇短文《蚂蚁的长征》,打开一看,哇塞!同名或近似的文章一大片。各类作者老、中、青应有尽有,各路英豪各显神通,什么小蚂蚁惹不得呀,要善待小动呀,蚂蚁可治病呀等等。更有甚者讲地球村里的居民,人类只是极其微小的一撮,而且还是后来的入侵者,不要以为智商高就霸凌大众邻居等等。
是的,现在老了,看动物世界多了,懂的知识也多了点,儿时那些所谓童趣恶行不会再重演了。
今天惊蛰,闲聊一些小生物和金色童年,只是应景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