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栏编者按:前一段,本栏目推介了葛春臻先生的辑注《石门寺诗留》,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兴趣,阅读量达4万多人。现推介他的另一部辑注《琅琊台诗存》,期望开启您新的阅读之旅。】
琅琊台简介
琅琊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东部海滨,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海拔 183.4 米,三面环海,地势独特,因山形如台而得名。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琅琊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与传说。

琅琊文化陈列馆(位于琅琊台景区)
琅琊台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灭吴后曾迁都于此,修筑观海台以望东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先后三次登临琅琊台,筑台刻石、祭祀四时主,并派遣徐福率童男童女入海求仙,留下了 “琅琊刻石” 这一珍贵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秦二世、汉武帝等历代帝王也曾到此巡视,使其成为历代帝王祭祀、观海的重要场所。
《琅琊台诗存》简介
琅琊台依山濒海,风光旖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春秋战国以来,帝王从臣,文人雅士纷至沓来,登台吟怀,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诗词歌赋散落于不同的史籍之中。古人吟怀琅琊台的诗歌,是琅琊台文化不朽的篇章,也是地方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
《琅琊台诗存》校勘与注释严谨,是一部聚焦琅琊台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整理著作。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记忆文化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琅琊台诗存》兼具学术价值与普及意义。

《琅琊台诗存》辑注封面
当代著名画家黄品臻先生,黄岛籍人士、公安部丁国强先生分别为辑注《琅琊台诗存》作序,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法院原常务副院长李胜洪先生题写了书名。
黄品臻先生在“序”中指出:“春臻先生兴致最为浓郁者,是对历代有关琅琊台名胜的诗词歌赋专门搜集,广泛挖掘,心血所系,锲而不舍。他深入诗史,钩沉历代游记、书札、笔记、方志,以入海数沙之功,辑先秦时期、六朝、唐、宋至近代著名诗家学者、仕人名流,与琅琊台名胜相关的诗词四百余首,汇编成《琅琊台诗存》。‘好诗一句入法眼,又催多少白发生’!”

2018年,该书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216千字,分先秦-唐宋金代卷、元代-明代卷、清代-近现代卷和日本古人卷四大部分。现录近现代卷的最后一首诗如下:
琅 琊 台
孔凡礼
重阳访古上高台,
碧海红楼迤逦开。
万里金瓯成一统,
秦皇应是早归来。
辑注者注:
孔凡礼(1923年﹣2010年) 字景高,安徽太湖人,1923年生。长期从教,治宋代文学,尤致力于苏轼研究。
据东坡《刻秦篆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始登琅琊台,留三月。东坡之说盖居《史记》。红楼,海边新村。
辑注者简介
葛春臻,男,生于1962年5月,六汪镇前徐家庄村人。曾在政法部门任职,卸任后致力于琅琊文化的探讨和发掘。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诗词学会顾问、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擅长古典诗歌的创作,对黄岛区山川岛海、名胜古迹、风物乡情多有吟咏抒怀,创作诗词歌赋一千余首。辑注有《琅琊台诗存》《石门寺诗留》(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与赵存荣先生共同校注《镜庵诗稿》(新华出版社出版)。

琅琊赐福(位于琅琊台景区)


(本栏目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在诸城市的乡镇和部门任职。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