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碑
宋今声
现在,有的人家老人故去以后,要在坟墓前面立一通石碑,以示敬仰纪念,至于有关“碑”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有的还弄出了笑话。基于此,笔者根据多年所学,把有关“碑”的一些情况记录于此,以飨读者。
石刻艺术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汉唐盛世,石刻以造型艺术反映时代精神而大放异彩。汉代石刻的雄劲、简炼,唐代石刻的精美、圆润,都表现了中华民族进取、向上的气派和精神,在我国雕刻艺术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一通石碑,可能记载一段历史事件、见证一个时代变迁,对于考古,具有重要作用。
《仪礼》载:“庙中有碑,所以系牲,并视日景。”古时候庙里设立的石碑,是用来拴牲口和观察日影阴阳以计算时间的。后来,人故去以后,出现了“以碑纪事”,但是,并非是立在墓前的碑碣。《礼记》记载:“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丰碑和桓楹,是天子和诸侯埋葬时安设的下棺石柱,柱上有孔,穿上绳索,以便吊悬棺木放入墓穴,取其安稳,事毕即封闭墓中,臣子或书写君父功德,刻于石柱上。后来又有立石碑于墓道隧口的,故称之为“神道碑”,说是神灵出入的通道。
墓之有碑,始于秦、汉。《西京杂记》载:“杜子夏葬长安,临终作文,命刻石埋墓。此墓志之所由始也。”
古代有碑碣之别,方者为碣,圆者为碑;汉代以后碑碣并称。唐代后墓道五品以上用碑,龟趺螭首;五品以下用碣,方趺圆首,后世多混用。龟趺螭首,趺(音fū),即是龟的脚背;螭(音chī),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文心雕龙》载:“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说蔡邕是书写碑文的高手。
称碑论“通”,而不是论“块”论“尊”,更不能论“个”。石碑由碑座、碑身和碑额组成。碑文,也称碑铭、碑刻和碑志,碑的正面为碑版,碑的背面称作碑阴;碑版和碑阴都可以铭刻文字。碑的上部不叫“碑帽”,也不叫“碑顶”,更不能叫“碑盖”,称“碑额”。为女人立碑,一旦姓名雕刻完毕,不论是竖立之前,还是收藏之后,都不可以仰置安放,应当妥善安放覆盖,以示尊敬。
石碑除了墓葬立碑之外,也有用于他处的,例如建立在厅堂前的“自铭碑”、“去思碑”,像吉林省怀德镇的“问心碑”。旧时百姓共立的“德政碑”、“功德碑”等,为为官清正廉洁,造福一方的官吏,刻石立碑,并在碑上刻上纪念性的文字和图画,竖立起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还有“诫勉碑”,如宋乾德三年,皇帝敕令郡国各立“戒石碑”,碑文是:“尔禄尔俸,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冷庐杂识》载:“吾郡石门吴梁园比部枚,督学贵州,实心校士,以支持风教自任。堂立碑铭云:‘穷极勿贿卖关节,苦极勿需索供应,忙极勿抛掷文字,怒极勿凌虐生童。’”还有“无字碑”,最著名的两块无字碑,一是泰山登封台下的无字碑。据传为秦始皇所立,一说为汉武帝所立。二是陕西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武则天无字碑。无字碑多指功业隆重或德行秽败而难以用文字纪述,但是,谓“丰碑自在人们心中”及功高盖世,任后人评说这种观点,历来为史学界所普遍认同。
还有诗碑,如建立在日本岚山龟山公园的诗碑。上面镌刻着青年时代的周恩来一九一九年四月五日游岚山时写下的诗篇《雨中岚山——日本京都》。诗文是廖承志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用毛笔书写。
建国以后,我们党为了纪念革命先烈,许多地方都建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若众所熟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为花岗岩,正面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碑碣大多取天然石料雕琢而立,饰以趺螭云卷,也有取其自然天成,因石而立的,如我省集安市的“好太王碑”。现在,有人在老人墓前建立水泥浇筑或者人工合成的大理石墓碑,此当不在正统碑碣之列。
2025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