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鞓红牡丹原产青州,北宋开始名冠天下,近代已无人知晓。冯蜂鸣发现鞓红文化,并考证出鞓红就在青州偶园,树龄300多年依然茂盛。从此,鞓红牡丹及其文化,遂被当代所识。
冯蜂鸣研究成果《鞓红即青州红》一书,特邀冯志伟诵读,于此发表,以飨诸君。

(上图摄影:彭向东)
陆游 • 犹见几回开
陆游希望,死后能够听到来自中原的捷报。死前,也就只有在来自中原的鞓红芳韵里:
积郁的惨苦才能被消解;彻腹的痛楚才能被安抚。
一句话,他才能平静地进入坟墓,等待儿孙的报告。
我猜,儿孙们一定是答应了老人的嘱托。否则,陆游定会亲眼看着,为他挖一座坟,再在坟前栽上鞓红,配上几棵军容紫。
以前的两首,发生在陆游郊外看到、或朋友赠送鞓红的时候。
此刻,陆游已经80多岁——800年前的这个年龄,比今天的100岁还要高龄。也就是说,此时的老人来日无多了。
陆游却在这时节,亲去院里栽牡丹:
栽 牡 丹
携锄庭下斫苍苔,
墨紫鞓红手自栽。
老子龙钟逾八十,
死前犹见几回开。
【注:
斫:读作啄。本意是大锄,这里是动词,锄去。
老子:老夫的意思。】
陆游说:
我提着锄,锄开堂阶下的青苔,
亲手把墨紫色的鞓红,栽种下去。
我已经老态龙钟,且年过八十,
临死之前,还能看到开花几次啊。

(上图摄影:彭向东)
唐宋诗词烟海一般浩瀚。至于这等感人入肺腑,催人至泪下的,我竟不知还有多少。
陆游说他“逾八十”,起码也是81岁罢。他85岁的享年,当时必定不能确知。但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他这一生看不了几回,却是肯定的。便是这样,他还要在绍兴的家里,斫开苍苔,亲手栽植。
试想,一位龙钟老叟,在溜滑的青苔上,颤颤微微,拼锄掘地,这还是栽花吗?这是拼命啊。
那么,他哪来的这动力呢?原来,不仅这鞓红是北国之花,而且是“墨紫”之色——当时那军装的颜色。
这便可见,陆游暮年的追寻,依然是跃马挥戈,修复河山,哪怕回到中州,看一眼北国风情,呼一口北国气息。然而美梦成真的日子,在他“死前”是看不到了。也就只有想几回墨紫戎装,看几回鞓红了。哪怕只有一次。
所以我以为,陆游这里的鞓红颜色,分明是他的血和泪共同染就的。诸君如若不信,那就看看此后不久,他写下的那篇《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陆游向儿孙们立下的遗嘱:
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什么都空了,
只有一件事,叫我悲到了尸骨里,那就是九州尚未一统。
等到宋军北定中原那一天,
你们给我上坟时,莫忘了把这喜讯告诉我!

(上图摄影:彭向东)
陆游希望,死后能够听到来自中原的捷报。死前,也就只有在来自中原的鞓红芳韵里:
积郁的惨苦才能被消解;彻腹的痛楚才能被安抚。
一句话,他才能平静地进入坟墓,等待儿孙的报告。
我猜,儿孙们一定是答应了老人的嘱托。否则,陆游定会亲眼看着,为他挖一座坟,再在坟前栽上墨紫色的鞓红。
否则,他又如何死得安稳。

(上图摄影:彭向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