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篇散文以"寒夜孤灯忆旧联"为题,通过作者张镐先生的人生经历,串联起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展现了一位民间知识分子以笔为剑、以联明志的精神世界。全文可分三个维度解读:
一、家学渊源里的文化基因
从六岁在南部县看父亲题写戏楼联"总理唯唱大革命...诸君勿作等闲观",到与母亲月下联句"天起龙鳞头上转,地生鹿趾眼前游",再到全家围坐论对"北西厢,南琵琶,南洪北孔"的典故之联,可见书香世家的熏陶。作者在饥荒年代冒死为偷食老人发声时,父亲所赠"立身秉正常伸义"的劝勉诗,正是这种文化基因的集中体现。
二、时代洪流中的文人风骨
特殊年代里,一副"壬年庆壬林...寅月展寅画"的春联竟成罪证,使青年入狱九年。改革开放后,作者在挡山村创作的"九龙滩头好捉鳖""耕责任制田水旱无忧"等联,既见证农村变革,又暗含知识分子的忧思。面对贪腐,他写下"官清民自安...古今酷吏善心全无"的刺世联,展现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
三、民间智慧中的艺术升华
作者将传统对联艺术融入百姓生活:为许家大院作"颖川洗耳"典故联化解纠纷,在婚联中巧嵌"高忠""晓红"姓名,为离异再婚者作"琴韵重调"的祝福联。特别是儿子婚礼上"盛德几时修起?天香何处飞来?"的谜联,既活用《周易》"盛德日新"的典故,又暗藏新娘"徐英"之名,堪称当代婚联典范。
文中近千副对联如繁星闪烁,既有"龙肝凤髓和泪煮"的悲悯,也有"笑傲天地一狂人"的洒脱,更有"路转峰回别有天"的豁达。这些文字不仅记录着个人命运起伏,更构成一部浓缩的民间文化史诗。正如文末所言"联墨蕴含沧桑感",这些浸透人生况味的对联,正是中华文脉在乡野间的生动延续。
◎寒夜孤灯忆旧联
文/张镐
夜幕降临了,一股刺骨的寒风从窗外直冲进来,掀开帘子,横扫放在桌前的一盆兰花。我急忙关掉玻窗,将窗帘严实地拉好,室内就暗下来了。我拉开电灯,整个房间顿时就显得明亮而静谧,加上早就调好了空调,独自坐在桌前,有种春天那温馨甜蜜的感觉。我扫了一眼刚写好的题目,那是从84年夏,在万源挡山安家后的这四十多年来,在民间撰写的红白对联不下千副。每当给人家写完对联后,就将草稿带回,顺手扔在字纸筐内。年复一年,积满好几筐残稿。现在,年事已高,没有精力将它整理成集,只好从中选出带有故事性的几副,串联成一篇文章,以佐笑谈。正是:联墨蕴含沧桑感,无憾深情话流年。
※ ※
1942年正月我诞生于西安。那时候国内战乱频繁,人心惶惧,父亲只得向巴中故乡转移。转到南部县教书的时候,我就有点记忆了。47年南部唱大戏,请父亲为戏楼写对联,我从遗稿中摘录如下:
总理唯唱大革命,民众唯唱新生活。当今豪杰,唯唱乃和,于是全国人皆唱焉,来者須当仔细听:
成王以戏封唐叔,尼父以戏笑武成。自古圣贤,以戏为真,不知世间事均戏耳,诸君勿作等闲观。
自此,我对对联也就有点印象。当父母带着我在郊外田间小道上散步的时候,母亲总是滔滔不绝地引导我作对子。说什么云要对雨,雪要对风,西安对南充……我回说,这有啥难嘛,轻对重,易对难,弯弯曲曲路,重重叠叠山……这年我正好六岁。
每搬一次家,父亲总要焚烧一些书,这是我最痛心的事。说也奇怪,我从小就不喜好什么儿童玩具,对家藏的书和字画爱得如命。我见父亲把堆得象小山一样的书用洋火点燃了,就哭着向母亲求援,要求父亲留下这些书。母亲说,不行啦,行李太多,搬运不便,只得照重要的运回去。忽见父亲把一本字帖扔向火堆里,我搶过来,是一本黑底白字的《翁方纲楷书金刚经》。父亲说,你把封面那几个字认完了就留下。我哪能认得完,只认得方,金这几个字。母亲说,行吧,留下吧!就这样保存了下来。
49年回到了恩阳,还是在1933年前父亲在回龙老街买下了一套院子住下,准备定居下来,继续在恩阳教书。谁知祖父接二连三地催逼父亲,要父亲卖掉恩阳的住宅,立即返回老家上八庙白鹤村。父亲只得从命。
50年我们回到莊子旧居住下,爷爷也就不在莊子上教书了,自回他的百忍堂养老。土改时,莊子和土地都将一半分给了佃户,自此,母亲就在莊子上住下,父亲在上八庙乡重新组建了一所学校,我随父亲在校生活。每周星期天或节假日,我同父亲回鹤山老家度假。同母亲在一起生活,感到很幸福,有一种家庭味儿。天一黑,我和爸妈三人把椅子搭在院子里,自由地闲聊。母亲一有兴致,就爱出对子让我对。我知道,母亲是用这种方法来提高我的造句能力。一天晚上,晴空万里,月明如洗。过了会儿,天边的一片云就慢慢地飘移到上空来了。那鱼鳞般的云彩随风变幻着各种形态在空中游弋。母亲望了一下天空,说:“镐儿,我出个对子你对。”我说:“好吧!”母亲说:“天起龙鳞头上转,”我的屋对面是鹿台上,我灵机一动,对道:“地生鹿趾眼前游。”父亲看着我,赞了我三个字:小聪明。
又一次,父母亲和我三人正在堂屋里吃飯,母亲好像发现了什么,把头转向屋外,忽然喊道:“牛吃牛皮菜!”我应声道:“鸡啄鸡冠花。”母亲生气地说:“什么‘鸡啄鸡冠花!’你赶快去叫桃娃子(钟万芳),他家的牛在他的菜园子里吃牛皮菜,快去!”啊,原来如此!

最有趣的要算我出对联让父母俩来对。我说,我想了一句出联,一直找不出对句,爸爸,你们对一对行吗?爸妈同声说:行。于是我就把早已拟好的出联说出来:
北西厢,南琵琶,南洪北孔;
在我们家里,像西厢琵琶,长生殿,桃花扇,还魂记,娇红记这类传奇角本应有尽有,我也随手翻阅过。母亲听了题,正在一旁思索。父亲对道:
东论语,西孟子,西屈东陶。
母亲不示弱,也对道:
西史记,东汉书,东李西苏。
父亲又对道:
前楚辞,后汉赋,后李前苏。
母亲笑对道:
东赤壁,西醉翁,西柳东晏。
父亲笑道:“这不作数,你这全是地名,应当以书名相对才是。”母亲驳道:“怎么是地名?赤壁赋和醉翁亭记难道是地名吗?”父亲无言。夜深方散。
59年的一天,我们到食堂去吃午饭,刚进院子,只见院子里围满了人。人群中央站着乡上的卢乡长,大队王后生书记以及大队钟华富主任和队干部全都在场,他们正在处理一个盗窃国家粮食的人。我钻进去一看,原来是五十多岁的老太婆正跪在地坝中间,面前放着一个大土碗,碗里装了一碗煮熟了的切细了的葫豆叶子,是打算将这葫豆叶子菜搅拌到食堂分的浠汤飯里吃。我一看,当时就气炸了,这就是所谓的盗窃粮食呀!当时,我根本没有考虑到在那个年代,谁敢出来为盗窃犯伸张正义,除非你願意被批斗,遭毒打的命运,来为这位老人说句话。我噙着悲愤的泪,仰望着这些干部们,右手指着那碗葫豆叶子,说道:“你们看,这就是盗窃国家粮食吗?这是一碗葫豆叶子呀!要是她能象你们每天有大米吃,甚至有肉吃,她能吃这个东西吗!”当时我的脸色非常难看,一直盯着王后生书记。
这群官儿听了我的话,看了我一眼,就都悻悻地离开了。我拉起老太太,大家也都各自散去,而我却暗自摸了一把泪。当我回家后,父亲早已知道了,原来是先吃完饭的人回家告诉父亲的。父亲向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并把他刚写好的字条从桌子上推向我。我一看,上面写道:
立身秉正常伸义,处世怀仁岂畏强。志存清操昭日月,高风千古共流芳。
三十年后的1990年,妻子同我回老家探亲,一位约近四十岁的家乡农民得知我的名字后,还向妻子谈起我当年的这段故事,那时候,这位老乡还是个孩子呢!
六二年过春节,我苐一次写了几副对联,并把它贴在门柱上。在这里,我得说明一下,从解放到62年这十二年中,我们家从没有写过一次对联。父亲是作联高手,母亲也是熟背《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的人,家家都贴春联,独我们家不贴。为什么?不理解。
这问题也无须弄个明白。今年我就来开个头吧!裁好红纸,先给旁边的小书屋写道:
两间茅庐任三顧;
一部竹书锡百朋。
正堂的对联是:
壬年庆壬林,因之忘事机,哪管他龙争虎斗;
寅月展寅画,良以得春趣,只看这鱼跃鸢飞。
出大事了!63年上面的人将这几副对联定为“反动对 联”,連同论“人为的阶级斗争”一文,于63年判刑九年入狱。这年我刚二十岁!
“论文应无当年忌,谈古可与现实通。”72年刑满,在农场就业,那时的形势与当年大不相同了。欣赏风花雪月也不会被戴上“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再没有人挑动起互相仇恨,搏斗,残杀。再没有人挥动刀筆在大街小巷点名道姓进行人身污蔑攻击,象狗般狺狺的叫骂声。正是在这种时候——1984年的夏天,我同万源市挡山村张中碧女士结婚了。
初到魏家镇,我苐一个认识的就是冯贵华乡长。他年轻有为,有相当高的文学功底。只要我一赶场,都要找他闲聊。一次,他问我,你近来忙吗?我说:忙时挟风顶雨去,闲来披星戴月归。过后,他将这两句作为我的对联记录下来。我们并肩往下街走,来到一个烟酒店前面,我说,我用这店里的烟酒名作一副对联。冯乡长说好呵。我口吟对联道:
文君双喜沙窝寺;
公主重庆冀王亭。
现在这些年,沙窝寺酒和冀王亭烟都看不到了。冯乡长说,用烟酒名组成的联句,也还勉强讲得通。
1986年6月19日,我们得了个男孩。当给孩子取名的时候,我想起孔子荅子贡的话:“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这段话也是父亲常爱引用的话语,说也凑巧,这孩子的生日又恰同他祖父同月同日生,就命名为张弛。
农村的旧俗,当孩子满月,要办满月酒。我不同意。妻子说:“孩子满月,各处的亲戚都要来贺,你不办满月酒,他们东一个西一个地来,最麻烦,不如一天办了省事。”我同意了。
这次的满月酒,我出了个风头,竟写了副誇海口的对联,联云:
忆昔年,出几代承先启后者;
喜今朝,诞一个顶天立地人。
过后,我为此悔得不行。倘若孩子长大不成材,岂不打肿自己的脸?如今看来,他虽然不是顶天立地人,至少在鸡群之中,也算是独立的一只鹤。
1989年,我们去通江县长乐乡看望老红军杜显阳表叔,顺便拜访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先生杜天棟。一见面,杜天棟就兴奋地告诉我:“去年我在你们挡山伍家做家奠,看到他家的对联写得很有文采,一问,说是你写的。我也写了四十多年的对联,象你的这种立意,我还从来没有想到过。”我问:“你记得不?”他说:“比如厨房的那副,看似平常,细想很妙,不用明言因悲伤难以下嚥,和泪煮,用愁烹的佳肴,你怎能下嚥!”对联是:
龙肝凤髓和泪煮;
玉液琼浆带愁烹。
初到挡山安家,有人问我,你觉得挡山好吗?我说,此身安处是吾家。诗曰:君问何意栖挡山,笑而不荅心自闲。莫道此地无奇景,路转峰回别有天。每年春节,我都要以挡山风景作为春联题材,曾写道:
五凤何在?问谁挥彩茟,绘出五凤楼前重起舞;
九龙犹存,看我洒浓墨,遣令九龙滩头翻海潮。
又:
九龙滩头好捉鳖,料想子陵不如我;
五凤楼前可移斗,堪笑太白自負君。
也尝仿古作过:
五凤楼,五凤游,五凤楼前五凤游。凤楼千古,千古凤游;
九龙滩,九龙欢,九龙滩头九龙欢。龙滩万年,万年龙欢。
也曾写过一些抒志联,如:
想昨年,进亦忧,退亦忧,乐乎不乐乎?先忧后乐追文正;
喜今朝,国之益,家之益,思也当思也。广益集思学武矦。
自嘲联有:
问长安谪仙,闲吟风月几诗客?
有高阳酒徒,笑傲天地一狂人。
也曾因如今作为一个真正的农民,学会了亲耕亲种而自豪:
耕汤田忧水,耕尧田忧旱,耕责任制田水旱无忧,水能治且旱能抗;
讲文学用脑,讲武学用手,讲唯物科学脑手并用,脑趆细而手赿精。
痛恨邪恶也有所反映:
邪恶无所畏,皆因胸怀忠义志;
金钱不是奇,只缘家藏圣贤书。
怒掣偃月,面对邪恶可斩虎;
笑挥倚天,心怀正义敢屠龙。
闲来读《易》,也曾抒发自已的观感:
崇德广业,敢将善恶明世道;
穷神知化,常怀忠义顺天心。
心正难免小人恨;
德高自有上天怜。
我生平对贪官污吏深为痛绝,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闲布奇门,静演周易。细察事在变,物在变,余独灵性先知。五行正道算老子;
不做公仆,争当污吏。管你贪也罢,诈也罢,我只冷眼旁观。百忍逍遥是张公。
布奇门,演周易都是说起玩的,只有后两句话,我们院子里的小孩子们常爱用来互骂。一个说,五行正道算老子!另一个顶回一句:百忍逍遥是张公!
这一年,农民对干部的贪腐问题闹得利害。我写道:
官清民自安。问天下士宦清官有几?
心善君无愧。叹古今酷吏善心全无。
恰巧这天,冯乡长和何定献乡长带领村干部下乡检查工作,顺便要到我家来坐一坐,众人看后无语,都到屋里吃茶去了。唯独大队杨书记问道:“张镐,你写的善心全无太绝对了吧?!”我说:“自古以来,有哪个酷吏有善心?”
在许家大院子写对联的时候,他院子里的人总是有点挑剔。一次大雪初晴,去写婚联,正柱我起草的无非是一番迎宾的客套话。他们要我立即改写一副以雪景迎宾的对联。我放弃初稿,立即写道:
瑞雪初融,正路隘林深苔滑,诸君不辞挡山远;
丽日新晴,值良晨佳期美景,好友莫畏蜀道难。
这还不算,他们要求我用许家的典故写几副,我只得顺其意,写道:
莫洗颖川水,两耳须闻天下事;
勤耕责任田,双手推开致富门。
他们还不依,认为太简单了,再来一副。好吧,来一副顺口溜:
秦晋联姻莺燕歌,敢将壮志移山河。挡山举手可致富,红颜豪情英俊多;
唐虞盛世麟凤游,宜展宏图轄九州,颖川洗耳真异事,先贤应惭水空流。
许家是个大四合院,门柱太多,要求再来一副,仍用许家的典故。
我这下可生气了,但他们都是无话不说的朋友,平日玩笑惯了,就是全换成新作倒也无妨,只是我所作的稿子就得作废。我说,你们许家的典故太多,除许由外,还有著名的经学家,名将,甚至还有著名的道家人物,但这些人物大都与此无关联。(我的眼睛忽然落在现任大队干部许某的房间,群众对他的贪污行为有反映,后来他也下台了。借此场合讥讽一下也是件快事。)我写道:
想古代,不求名,不求利,放弃高官不做,世称许由为隐士;
喜今朝,只图权,只图财,巧取半职为荣,暗羡和珅是天才。
在红白喜事的场合,用嘲讽或教育的口吻来写对联,都是不对的。但我却写过两次。一次是我的一个侄辈,因犯过盗窃诈骗罪,出狱后结婚,我写道:
协力同心共婵娟,笑画眉张敞,古贤轻色重情少;
临歧回首成良材,想斬蛟周处,今人赧颜报惭多。
另一副对联,情况是这样的。这个大院子住着兄弟三人,还有几户旁姓人家。这三弟兄之间相当不和睦,时常因田边地角或一草一木,就相互争吵谩骂,甚至殴斗。我想借给他们写婚联的机会来说服他们,让他们懂得应以齐夷为榜样,决不能互相仇杀。对联是:
羡陈思王七步才,常叹诸君爱煮豆;
念孤竹君二子贤,试问几人学采薇?
在写对联的时候,也有好几次是零时改变主意的。一次,对联都写完了,观众要求说,男方结婚,不需要写得过于慎重,也可以写得风流一点,大家取个乐也是可以的。我看婚房的玻窗掛着绿纱窗帘,室内床上掛着红帐子,就在他的窗户上增加一副窗联,云:
柔情宜隐红绡帐;
私语莫透绿纱窗。
更有一些,他要求把儿子和新娘的姓名嵌在对联里。如男名高忠,女名晓红,其联云:
高士常怀忠义志;
晓妆深蕴红袖情。
张家嫁女,女名张涵,男名周榜旭,这副对联嵌名确实很有难度,我只得勉强应承:
周回陶钧,榜花旭照迎国庆;
张灯结彩,涵芳于归近重阳。
在外地务工期间,各地也留下了许多对联。我跟何林章老板在铁十九局打工期间,辗转各地,在公司,工地都曾写过春联。如在江西吉安工地,春节时为我们四川隊工场题联:
飞架白玉桥,龙腾虎跃,八千健儿离故里;
横铺金光道,老帅新兵,十万工农下吉安。
何老板的办公室兼宿舍,其联云:
挥金化为霖,润物无声,不与陶朱比富贵;
点石变成桥,横空有道,敢同公輸竞雌雄。
我住的房间也来一副:
雅室多有诗书画,闲情论今古;
重门不锁思亲梦,随意绕天涯。
工地附近离青原山不远,此地与文天祥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我游青原山,拜访了长老,并同他探讨了儒释道之间的异同关系。临别,尊长老之意,留联相赠:
道从正邪见;
神在有无中。
2014年元月26日,小儿张弛同徐英结婚。徐英也是巴中人,家往我老家鹤山村对面的鹿台山脚下。他俩同一大学毕业,在极度艰苦的岁月中并肩携手,闯荡出一条成功之路。他们的婚联如何写?对我这头脑愚笨的人来说,不知从何处入茟。忽然,我看到案头放着一个水晶玻璃茶杯,上面绘了一株盛开的兰花,旁有“天香”二字。这个杯子是幺女徐英上年初来万源时給我留下的。我打破作婚联的陈规,发出了惊喜的一问:
盛德几时修起?
天香何处飞来?
这一对联,旁人读起来就是一个谜。不得已,在中堂加一联以作解释,联云:
鹤岭高士卧,盛德张显,传承忠孝育后辈;
鹿台灵秀地,天香徐来,遣送仙葩配儿曹。
按理说,一般张显通常作彰显,也因将姓嵌在其中,但张显又确实可用,古人早已用之。张显者,毫无隐諱直表胸臆之快感是也。
在这里,不由使我想到长子成华的婚姻。他初婚不理想,不久前离婚再娶。其联云:
琴韵重调,珠帘月明双照影;
华凤归来,锦阁花香两度春。
琴指大女儿王小琴;华即长子成华。华凤者,华美之凤凰也。
这里,我再回头谈一谈我同冯乡长有关对联的一些事。一天,他出一副上联要我对。联云:
古柏参天,丰碑耸立,万顷良田收眼底;
我对道:
新竹拔地,宝塔凌霄,百代沧桑注心头。
冯乡长的长子结婚,嘱我作婚联,今选几则如下:
佳气胜蓬莱,华灯耀彩,金尊酒满;
清光开玳筵,画堂呈瑞,玉殿飘香。
一曲凤求凰,花雨缤纷,娇舞霓裳酬华旦;
三唱关雉诗,歌韵旖旎,好将温柔度良宵。
座上皆鸿儒,谈笑风生,飞来琼花落玉盏;
堂前尽高贤,雅气若兰,挹将幽香入金尊。
羡吳隐飲贪泉而不贪,清廉更著;
慕乖崖斩盗吏以绝盗,操守自律。
从故纸堆中翻出陈旧的稿纸,那些通常的应世对联,选出一些,以供参考:
湏效孟光齐举案;
应羡京兆善画眉。
花好月圆花烛夜,
洞箫笙歌洞房春。
数点梅花横玉笛,
一天星斗落金尊。
槛外梅影,喜透绿窗春方艳,
楼上花枝,笑伴红妆夜未眠。
云梦早入红粉宅,
春声初透绿纱窗。
唐诗汉赋,秦霸元疆,出多少文曲武将,
春兰夏莲,秋菊冬梅,赏不尽绿艳红肥。
月移金尊,狂吞明月好下酒,
花临宝镜,喜对鲜花自顧形。
钟鼓齐奏,更添几番情趣,
鸾凤和鸣,了却无限相思。
岭前梅花堂前凤,
眼中春色意中人。
象墓联之类的有:
千秋名士谒墓地,
百代子孫拜夜台。
剑掛坟头吳季去,
灯燃圹内沈彬来。
常怀先祖立师表,
喜有后孫继陈情。
忠化长虹义作雨,
朝闻鹃声夜啼猿。
遗恨常抛孺子泪,
但悲不着老莱衣。
如軍人结婚,有“男儿不负报国志,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威尚猛“。还有什么“自沙场荣归,衣锦还乡,可算不负报国志”等等。象教师结婚,有:
玉箫瑶笙,可引鸾凤舞琼宇,装点华筵酬盛客,
殚精竭虑,敢遣春温临大地,润育桃李满乾坤。
象大学毕业生结婚有:
忆童年嬉游,绿窗伴读,梦随良夜入凤苑,
喜而今合卺,红袖添香,乐在今宵度鹊桥。
医生结婚的有:
仁术宗歧黄,家传金匮开仲景,
德风继扁鹊,梦乘彩凤到丹溪。
这类通用对联,不下千副,应酬一过便弃之一旁,虽有抒情绘景之作,或戏谑打诨之章,只求一时之乐,无意传世流芳。这不属对联专集,一概不录,任它在废纸篓里长叹罢!
※ ※
时钟已到子夜十二点。外面响起了零星的鞭炮声,预告人们明天将是辰年的除夕日。当明天的子夜,五彩缤纷的礼花布满整个上空,在这去旧迎新的时刻,张灯结彩,掛福字,贴春联。转瞬就是新的一年,我也就步入暮年的八十四岁了。一想到叶帅“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诗句,我也应将自己的心声化作春联,献给新的一年:
龙飞凤舞,亿兆雄才风云志;
蛇灵龟寿,百万耆英济世情。
2025年1月27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