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情怀 文人才气
——读《跨越千年不朽》
作者:成振林/陕西宝鸡
凝聚马山前多年心血和汗水的新作《跨越千年不朽》问世了,这是继他《走出历史怪圈》《挺起担当脊梁》之后又一部彰显军人情怀和文人才气的力作,大气磅礴的书名,骏马奔驰的封面,让人为之震撼,它像作者大名一样,车到山前,马到成功,可喜可贺!
马山前,一位有20年军旅生涯、三进大学、陕西杂文协会常务理事的业余作家。他和战友们曾经扛过枪,流过血,挥过汗;严寒酷暑,日晒雨淋,洪水滔滔,地震灾害,无所畏惧,从不退缩,以血肉之躯,捍卫共和国的领土安全,保护人民的幸福平安。当他脱下戎装,华丽转身,放下肩上的枪,拿起手中的笔,以军人的崇高素质和坚定信念,一直辛勤耕作在文苑园地,发表作品100多万字。
如今年逾古稀,依然保持军人魂魄,一身正气,宝刀不老,初心不改,激情满怀,挥毫不辍,用手中的笔为党发声,用文字书写时代记忆,传递社会的正能量。最近捧读他的新作,那散发沁人心脾的书香,涌动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让人敬佩,使人感动。
这部文集收录了他近10年的100篇力作,从形式到内容,从书名到编辑,与时俱进,匠心独运,在保持前两部文集简洁明快风格的基础上,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又有新跨越新提升。文集七大部分,从“晚晴夕照”“军魂永驻”“往亊今谈”“读书留痕”,到“诗韵弥香”“知识之窗”“众友评谭”,设计新颖独特,很有时代感,让人耳目一新。
军人风骨,文人气韵,描画出苍穹与大地间最美的画卷。文字是世界上不可思议的奇观之一,文字之于一个人,是划过心灵的符号,是内心深处的独舞,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作者虽然离开军营30多年,但他的文集依然充满军人情怀。在“军魂永驻”这集中,他用13篇新作抒写依依不舍的军旅情结和感人故事。
透过他灵心慧性的文字,走进他真实和宽阔的文字世界,那睿智的思想、深刻的见解,就像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一样,扑面而来,心旷神怡。他那广博的学识、古为今用的才气,清新纯澈的独特文风,拥抱生活的艺术气度和艺术追求,如金石之声盈耳,像酒醴之味入心。他的文字有力度,有张力,处处有军人的影子,能感到一股磅礴的力量。
他“雄伟奇志壮美情怀”、“用生命诠释精忠报国”、“殷殷子诚铸军魂”、“纵情渭北牧劲风”、“悲心绝响楚江头”等文章标题,把他军人的豪气彰显得淋漓尽致。正如本书序言作者所言:“笔下志弥坚 ,纸上情四溢”,“骁腾如此 ,万里橫行”。
博学蓄才气,包容养大气。作者阅历不凡,学养深厚,才华横溢,慧眼识珠。非凡的人生经历让他有着透视历史和现实的眼力,丰富的语言积淀和艺术经验的融汇,撒豆成兵,行云流水。
他善于抓住转瞬即逝却动人心魄的瞬间,挖掘那些在微尘中见大千、在刹那间见永久的小事以及小事背后的生命意义。他通过吟哦之声、点画之别,将人生勾画得惊心动魄、惟妙惟肖。他在“往事今谈”篇中所写的“卧身吴宫毁吴王”、“出塞和亲嫁单于”、“离间父子锄国奸”、“ 萧何如此为官作孽”、“林则徐要脑袋刚正”、“范蠡弃官经商垂范”等 20多个故事,谈古论今,针砭时弊。
他的文章公正深刻、辛辣幽默、雅俗共赏、生动鲜活,犹如风雨中的玫瑰,吸引着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的读者。阅读能让人深切感受到思想的深邃和厚重,情感的真挚和炽热,艺术的精湛和完美。
作者的杂文犀利深刻,宛若野火,灼热迅疾,摧枯拉朽。他语言风格鲜明,纵横捭阖,自成一体,没有过多抽象、空洞的说教,善于把群众生活、平民感情、时代精神、社会责任融合一起。他在传统与现代既博弈又和谐相处的辩证关系中,善于吸收和借鉴杂文题材新、思想新、语言新、手法新的优点,巧妙地嫁接融合,以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给人以审美的愉悦、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
他以灵动的笔触,在平淡中挖掘生活的真谛,摄取人生的风景,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悲悯与同情。他善于用观察世界的一双慧眼和感知世界的一颗心灵,汲取创作的源泉和生命的力量。他常从生活的瞬间采集浪花,截取片段,下笔成文,触心成章。
在他的文集中,处处能够触摸到现实生活的脉搏,有真的生活,有浓的情感。他取眼前景,写心中事,触景生情,妙笔生花。他涉猎广泛,学深笔健,感应实事,感物兴怀,为时吟咏,为事歌唱,语言清新,意境开阔。既不是庙堂之作,也不是象牙之塔,而是来于民间,扎根生活,无不渗透着泥土气息和生命的芳香。他虽年愈古稀,但心无芥蒂,倾心倾力,血是热的,心在澎湃,生命年轻,如破土小草茁壮生长,似破茧之蝶顽强展翅。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以说,作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的触角融进他文章的空间,或者说他的文章的神经爬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他学识渊博,气度不凡,其杂文或关心世情、针砭时弊,或批评世俗、反思历史,或解读人生、弘扬正气,触及到人性社会问题、生活哲理等各个领域,情感真挚而深沉。没有居高临下的俯视,也没有游离于物外的言说,总是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自己独特的感悟出发,抒写心中的积郁与不平,状写生活的沉重与悠远。语言明快酣畅,含蓄隽永,老辣刚劲,极富文学性。
作者与文相伴,以文寄情,以文写心。乡愁是最牵动人心的,乡愁是扯不断的情,叠不圆的梦,风不干的泪。作者长期生活工作在三秦大地,为感悟故乡文化,留住古都乡愁 ,他在“知识之窗”部分,选编了“秦地成语30例”(上中下)几十个故事,穿越时空,说古论今,以古喻今,字字现珠玑,则则见真情。文字不多简洁,篇幅不长明快,余味浓烈历练。他把历史说到当下,把故事讲给读者,让陕西的人文历史大放异彩。
作者文采情动于衷,激情为文喷射,身心为文燃烧,真情在笔下飞动,才华在纸上闪耀。作为同龄人和曾经的战友,我读他的文章感到格外亲切,心情总是不能平静。作者对自然景物和生命景象的敏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人生价值观的理解,渗透着他的自我审美意识,这与作者的情感状态、初心使命、个人修养、认知特性紧密相连。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他的文章形象鲜明,情感饱满,精辟独到,情与景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美地表达他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纵观作者所写的文章,篇篇情真意切,字字感动人心,始终流淌着生生不息动感。
作者情浓于文,抒发真情、真爱、真人生。在文字的时空里来去自由,返回洪荒、遨游苍穹,神交圣贤、改写历史,重温消逝的青春,复原梦中的乡土,重铸“耕读人家”,永远守护着精神的血脉和家园。他并不是专业作家,却在文苑耕耘几十载,精耕细作,字斟句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甘淡泊,耐寂寞,守节操,勤思索,以积极心处事,以圣洁心自守,用心记录生活的点滴,用情谱写岁月的篇章。
这部文集意在,总结以往,走向明天。题材和内容都很丰富,象征着作者文字之路的精彩而宽阔。写作就是写时代,就是写写人生。一部文集,可以包举宇宙;一个心灵窗口,可以气吞山河。这也许就是这部文集给我们的一种哲理启示,一种审美愉悦。
在这部文集里,他是文的象征,文是他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看,他和文、文和他已经融为一体,历史、社会、人生、自然,无一不在他的凝思中。花开花落,潮涨潮汐,生命的阴晴风雨,情感的明亮晦暗,在这里都以文字的形式,圆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马山前把独有的文字个性渗入现实,让我们看到真实的生活,既有锦绣山河显峥嵘,也有满面尘灰烟火色;既有魑魅魍魉兴风浪,也有玉宇澄清万里埃。他把智慧的目光投向风尘仆仆的生活画卷,投向普通劳动的人民大众。智性的思考,关注着国计民生,关注着芸芸众生,关注着现实生活。赞美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朴实而且真诚。
他就是这样一个心忧天下、胸怀苍生的人,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有责任、有使命感的人,一个敢于直面人生、正视现实、传播正能量的人,一个彰显军人情怀、散发文人才气的人!
共3176字 2023年10月 8 日
2025 年 3 月 12 日 于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