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飞宇
邂逅美食之源
当城市的喧嚣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模糊,当忙碌的身影在车水马龙间失去了方向,我踏上了仁化县闻韶镇的土地,只为探寻家乡那一抹藏在历史深处的民间美食——闻韶灰膏糍。
闻韶镇,宛如一颗被岁月遗忘的明珠,静静地镶嵌在仁化县的版图之上。这里的山,连绵起伏,像是大地母亲温柔的怀抱;这里的水,清澈见底,流淌着千年的故事。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气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春节之时,我踏入小镇,首先想到的是下徐村的一条斑驳的青石板路,走在脚下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岁月的琴弦在轻轻弹奏。街边的老屋,黛瓦白墙,雕花窗棂,在时光的雕琢下显得越发古朴典雅。微风拂过,带着田野的芬芳和淡淡的烟火气,让人的心灵瞬间得到了净化。
在小镇的集市上,热闹非凡。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记忆中的当地墟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熟练地在摊位前制作着灰膏糍,她的双手如同灵动的舞者,在米粉和蒸笼之间穿梭,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岁月的沉淀和对传统美食的敬畏。
我停下脚步,静静地看着老人的操作,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老人似乎察觉到了我的目光,微笑着抬起头来,那笑容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而亲切。她热情地向我介绍着灰膏糍的历史和制作工艺,那眼神中闪烁着自豪和骄傲。
原来,这看似普通的灰膏糍竟有着4800多年的历史,它是舜帝南巡留在闻韶镇的珍贵遗产。传说中,舜帝南巡至此,被这里的美景和淳朴的民风所打动,便将这独特的美食制作方法传授给了当地的百姓。从此,灰膏糍便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为了闻韶镇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的目光却始终没有寻觅到被那散发着独特香气的灰膏糍摊位。一打听,得知灰膏糍制作工艺过于繁琐,很少有人做了,那种过年时家家户户必做的待客美食逐渐遭遇冷落,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民俗文化没有发扬光大的惋惜。
探寻灰膏糍的制作密码
灰膏糍的制作工艺,犹如一部古老而神秘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心血。我的母亲虽没有上过学堂,但对美食的制作工艺了如指掌,尤其对灰膏糍的生成,她更是娴熟有加。
她说,制作灰膏糍的第一步,是准备黏米粉的食材。这些食材都是野生的植物,大概有三、四味。它们生长在闻韶镇的山间田野,汲取着大自然的精华,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阳光的温暖。母亲凭借着多年的经验,熟练地采摘着这些野生植物,仿佛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采摘回来的野生植物,需要经过清洗、晾晒、研磨等多道工序,才能和细腻的黏米粉一起均匀搅拌。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灰膏糍的口感和品质。在我的家中,我看到了晾晒在院子里的野生植物,它们在阳光下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一番工夫后,母亲将制作好的黏米粉放在当地竹子蔑织的篮中,这是灰膏糍制作的第二步。竹子蔑织的篮,透气性好,能够让黏米粉更好地吸收水分和热量。看着母亲将黏米粉一层一层地叠加在篮中,我仿佛看到了岁月的积累和传承。每一层黏米粉都承载着先辈们的希望和梦想,它们在篮子中相互交融,等待着成为美味的灰膏糍。
接下来,便是蒸制的过程。母亲将装满黏米粉的篮子放在杉木板做的蒸笼里,再用大火蒸煮不低于四个时辰。杉木板做的蒸笼,具有独特的香气,能够为灰膏糍增添一份别样的风味。在蒸制的过程中,厨房里弥漫着浓郁的米香,让人垂涎欲滴。母亲守在蒸笼旁,不时地查看火候和时间,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守护着一件珍贵的宝物。
四个时辰的等待,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也是对耐心的考验。终于,当蒸汽缓缓散去,一个热气腾腾、色泽金黄的灰膏糍呈现在眼前。它的表面光滑细腻,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然而,灰膏糍的制作还没有结束。蒸熟后的灰膏糍,还有一道重要的保质期工序——用稻杆烧的灰熬成水,将灰膏糍浸泡其中。这道工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稻杆烧的灰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碱性物质,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延长灰膏糍的保质期。经过这道工序处理后的灰膏糍,不仅不会变质,而且保质期可达一年之久。
灰膏糍中的文化脉络与情感纽带
灰膏糍,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闻韶镇人民的文化符号和情感寄托。
在闻韶镇,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灰膏糍,用来祭祀祖先、招待亲朋好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灰膏糍,分享着过去一年的喜悦和收获,浓浓的亲情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在婚嫁迎娶等重要的人生场合,灰膏糍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象征着吉祥、团圆和幸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无论是迎亲的队伍,还是送嫁的人群,都会带上灰膏糍,让这份传统的美食见证人生的重要时刻。
对于闻韶镇的游子来说,灰膏糍更是家乡的味道,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无论他们走到哪里,无论时间过去了多久,那熟悉的味道都会在他们的记忆中萦绕不去。每当思念家乡的时候,他们就会想起灰膏糍,想起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想起那些温暖而美好的时光。
灰膏糍的传承,不仅仅是制作工艺的传承,更是文化和情感的传承。在闻韶镇,许多年轻人也开始学习制作灰膏糍,他们希望将这份古老的传统美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他们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和想法,让灰膏糍焕发出新的活力。
品味灰膏糍,感悟人生真谛
二零二五年春节,我终于品尝到了期待已久的灰膏糍。轻轻咬上一口,那软糯的口感在口中散开,米香和植物的清香相互交织,让人回味无穷。每一口都仿佛是在品尝历史的味道,感受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勤劳。只是少了母亲的味道,不变的依然是家乡那一缕浓郁的情怀……
在品味灰膏糍的过程中,我也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人生就像制作灰膏糍一样,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和耐心的付出。从采摘野生植物到制作黏米粉,从蒸制到保质期处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心去对待,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磨砺,才能成就一份美味的灰膏糍,也才能成就一个精彩的人生。
同时,灰膏糍也让我明白了传承的重要性。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传统的文化和技艺正在逐渐消失。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财富,将它们传承下去,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光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根,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离开闻韶镇老家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不舍。那美味的灰膏糍,那古朴的小镇,那热情的人们,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知道,回家不仅仅是一次美食之旅,更是一次文化之旅、心灵之旅。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在外的日子里,我会时常想起闻韶镇的灰膏糍,想起那千年的古韵和人间的烟火。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闻韶镇,品尝这份美味的灰膏糍,感受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温度。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份珍贵的传统美食,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绽放光彩。
如今,当城市的灯光再次照亮我的归途,当喧嚣的车声再次在耳边响起,我依然会怀念那片宁静的土地,怀念那美味的灰膏糍。因为,在那里,是我心灵永远不变的归宿,是我生活的一场洒脱修行。那一份份灰膏糍,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那扇通往历史和文化的大门,让我在繁华的世界中,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来自古老岁月的温暖和力量。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再次踏上闻韶镇的土地,再次品尝那熟悉的灰膏糍,再次感受那浓浓的乡情和古韵。而那时,我相信,灰膏糍会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继续书写着属于它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