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内蒙古呼和浩特昭乌达南党群活动中心热闹非凡,内蒙古老兵文工团开班仪式暨纪念“三八劳动妇女节”活动在此盛大举行。文工团团长韩向东在仪式上发表讲话,为2025年的工作规划拉开了序幕,展现出文工团在艺术追求与社会责任担当上的坚定决心。
2025年工作规划:艺术与爱心齐飞
韩向东团长介绍,2025年文工团将围绕艺术提升、节目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在艺术提升与社会责任层面,文工团不仅要提高整体艺术水平,还将重点关注三角社区的智障儿童与养老院的老人,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
在节目创新上,鼓励原创,提升节目质量,力求每场演出都能给观众带来全新感受。团队建设方面,将加强内部管理,发掘和培养新人。
根据规划,一季度完成新成员招募与培训;二季度开展内部技能比赛并组织首次公益活动;三季度进行中期评估与节目优化,增加养老院献爱心活动频次;四季度举办年度汇报演出并评选优秀成员。
各分支团队也都有明确目标。如合唱团每季度排练两首新曲目,半年内参加地区性合唱比赛,全年录制高质量合唱专辑;主持朗诵班每季度创作排练原创朗诵作品,半年内多次担任重要活动主持或朗诵嘉宾,全年举办朗诵艺术节;舞蹈队每季度编排新舞蹈,半年内参加全国性舞蹈比赛,全年在重要节日呈现大型舞蹈晚会。
特别关爱计划:温暖弱势群体
文工团特别制定了关爱三角社区智障儿童与养老院老人的计划。针对智障儿童,一季度开展“音乐启智”活动,二季度组织“艺术疗愈”工作坊,半年建立长期辅导机制,全年举办“星光璀璨”慈善晚会。对于养老院老人,每季度组织慰问演出,定期邀请医疗团队检查,开展“时光信箱”活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优秀成员风采:艺术与公益的旗帜
常缨,这位蒙古族的国家一级演员,1957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专业,从艺近40年,演出数千场,足迹遍布边防。她精通多种唱法与表演形式,获得众多荣誉,还培养出大量优秀声乐演员。退休后,常缨继续投身声乐教育,如今她担任文工团合唱团授课老师兼指挥,将带领学员在音乐海洋中提升艺术修养。
常缨不仅精通美声和通俗唱法,还能演唱京剧,同时在报幕、朗诵和小品表演方面也有出色表现,是一位一专多能的艺术家。她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1991年提前晋升一级,1992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3年至1997年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1998年被自治区妇联授予自治区“巾帼建功”女状元,多次荣获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称号。她的杰出贡献还被载入《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与《中华巾帼大典》(第一卷)。
何红,1967年出生的蒙古族退役军人、中共党员。1988年入伍,1990年退役。她是公益领域的杰出代表,28年党龄的她长期为弱势群体捐款赠物,组织参与1000余场公益项目,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超19000小时。荣获“中国好人”“内蒙古好人”等众多荣誉,她创立的公益课堂也屡获大奖,为文工团的公益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张晓岚,1964年出生,毕业于内蒙古艺术学院。现任包头市老年艺术团副团长等多个职务,考取北京舞蹈学院教师资格证书。在全国和包头市大赛中屡获殊荣,如乐退族全国模特大赛特别金奖等。2023年带领团队在“第九届深圳国际时装周”荣获最佳表演奖,2024年在“2024民族服饰非遗文化时尚周”获领军人物奖等,她将用丰富经验助力文工团舞蹈与表演艺术发展。
内蒙古老兵文工团在2025年已蓄势待发,他们将用艺术传递温暖,用爱心诠释担当,在文化与公益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为社会贡献独特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的精彩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