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巜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七绝)清明
文/曾小蓉
绵绵细雨又敲窗,惊醒梦中风亦凉。
与母相逢昨夜里,一别生死两茫茫。
网络点评
意象与情感解析
自然意象的哀婉渲染
“绵绵细雨又敲窗”:以“细雨”呼应清明传统意象(如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而“敲窗”赋予雨动态感,似在叩击思念者的心扉,暗示孤寂与无眠。
“风亦凉”:既写实景,亦隐喻心境。“惊醒梦中”的凉风,强化了梦境与现实的割裂感,烘托出怅然若失的哀思,类似“宿雨绵绵泪满樽”的凄凉氛围。
虚实交织的生死之痛
“与母相逢昨夜里”:以梦境虚写重逢,短暂温馨后陡转现实,与“一别生死两茫茫”形成强烈对比。此手法与“未得坟前烧纸锭,焚香三炷向西川”异曲同工,均凸显生死相隔的无力感。
“两茫茫”:化用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直击生死主题,情感浓烈而克制,与“百年亦是墓中人”的哲思遥相呼应。
结构与技法特色
时空对照的张力
前两句聚焦当下(雨夜惊醒),后两句回溯梦境(昨夜相逢),时空跳转中凸显思念的永恒性,类似“江湖一卧四十春”的岁月沧桑感。
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全诗仅四句,却涵盖环境、动作、情感三层递进。末句“两茫茫”戛然而止,留白中引人共鸣,与“若得生前多孝敬,便无遗憾愧亡灵”的直抒胸臆形成互补,展现含蓄与直白的双重美学。
对比与升华
相较于传统清明诗多写祭扫场景(如“烧纸燃香浊泪盈”,此诗另辟蹊径,以“梦中相逢”切入,更显私密性与现代性。其情感内核与“心香三炷告爹娘,儿为生存走四方”相似,皆抒写游子无法亲临祭奠的遗憾,但本诗通过梦境这一载体,更具超现实感染力。
总评
此诗以细腻的意象与克制的语言,将清明哀思凝练为一场“雨夜惊梦”的瞬间,既有传统节令的底色,又渗透个体生命的深切体验。其情感真挚、结构精巧,堪称当代七绝中对生死主题的动人诠释。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