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中的海南:“摩羯”下的椰城》
文/宋志敏
回想起2024年的9月6日,这个日子如同一道刻痕,深深嵌入海南人的记忆里。我虽不是海南人,但我经历了那场风暴!至今每每想起就不寒而栗!
那一天,这座城市被台风“摩羯”紧紧攥住,狂风呼啸,如不羁的猛兽,雨象那倾盆泄洪,道路两头的树木在风雨中颤抖。这个带着无尽破坏力的风暴,从遥远的海面一路奔袭而来,将海南卷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自然浩劫之中。一切陷入将混沌之中!
那天整个海南,仿佛被一只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罩,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那天的清晨街道上,行人寥寥,车辆也比往日稀少许多,大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做着最后的准备。超市里,货架上的食品被抢购一空,瓶装水也所剩无几,人们的脸上写满了紧张与担忧。
中午时分,风开始呼啸起来,吹得街边的树木东倒西歪。树枝相互碰撞,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在演奏一曲绝望的乐章。海口的街头,成排的椰子树被风压弯了腰,树叶在狂风中疯狂地舞动,像是在与风暴做着最后的抗争。风声越来越大,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过,让人毛骨悚然。
下午16时20分,这个时间点被永远铭记。“摩羯”以超强台风级在海南文昌沿海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以上。那一瞬间,狂风裹挟着暴雨,如同一头猛兽般扑向大地。海浪掀起十几米高,狠狠地拍打着海岸,激起层层白沫。海边的建筑在风浪的冲击下摇摇欲坠,玻璃被震得粉碎,发出尖锐的声响。街道上,积水迅速上涨,没过了脚踝,车辆在水中艰难前行,有些甚至被积水淹没。
电力中断,城市陷入一片黑暗;交通瘫痪,道路被成片倒下的树木和杂物堵塞。在这场风暴中,人们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不知所措。
然而,就在这绝望的时刻,却总有一些温暖的瞬间让人感动。可敬的消防官兵和亲爱的人民子弟兵及时赶到,他们逆风而行,不顾自身安危,穿梭在风雨中,营救被困群众上百名。这些英雄,他们在深夜11点多,连续奋战近10几个小时,将所有受灾群众安全转移。他们的身影在风雨中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的高大。
在海口市的一些小区里,居民们也自发地组织起来,互相帮助。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帮忙搬运沙袋,加固房屋;老人们则照顾着孩子和受伤的邻居。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对抗着这场自然灾害。一位大爷说道:“在这种时候,大家就是要团结在一起,互相扶持,才能度过难关。”
夜幕降临,风暴依旧没有停歇的迹象。狂风暴雨中,城市的轮廓若隐若现,偶尔有几道闪电划过夜空,照亮了这片被灾难笼罩的土地。虽然电力和通信中断,但大家的心却紧紧连在一起!
看今天,海南完成重建,处处焕发着新的生机。曾经被狂风肆虐的街道如今整洁干净,两旁的椰子树重新昂起翠绿的树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崭新的路灯整齐排列,散发着温暖明亮的光,照亮人们前行的路。高楼大厦重新屹立,玻璃幕墙反射着湛蓝天空的光芒。公园里,老人们悠闲地打着太极,孩子们嬉笑奔跑着放着风筝,充满活力。农贸市场人声鼎沸,新鲜的蔬果摆放整齐,摊主热情叫卖,市民们挑选着心仪的食材,烟火气十足。整个海南,在重建后重归祥和,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大步前进 。
【作者简介】宋志敏,网名家园,1956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市,自幼喜爱文学,愿与文字为伴。1972年毕业于肇东第六中学,1974年上山下乡于洪河乡,七井村。下乡期间,曾任七井村小学民办教师。1978年返城,就业于肇东玻璃厂工作,现已退休在家。因喜爱文学,闲暇之余,便与文字为伴,曾在肇东文化馆发表文学作品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