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冶 长
作者:张良碧
每当一年一度的开学之际,我的脑海里就会清晰而又模糊地浮现出祖父为我写《公冶长》的情景,至今都难以忘怀。
在我五岁那年,我依稀记得我的祖父(张先知,民国时期在家乡当私塾先生),手握毛笔,端坐在堂前,伏案抄写着《公冶长》。他虔诚而神圣,连续伏案三天完成了抄写。抄写完后,他又对着堂前神龛恭敬地三鞠躬,然后合上手抄卷,用针线装订成册。捧着那本《公冶长》,他把我叫到跟前,对我说:“这是你上学用的书,装进你的书包,好好地读书吧!”我接过书不知所措,只是默默地望着祖父,眼睛一眨一眨的……
我的祖父身高一米七二,眉宇间总透着缕缕笑意,反颌是他最显著的特征。他言语不多,却总是恰到好处。
九月的天,总是闷热。上学那天是阴天,他牵着我的手,背着书包,把我送到了一家私塾。那家私塾老师是本家伯伯,我爷爷的侄子辈。他对着老师说:“你就教他《公冶长》吧!”老师说:“他这么小,不读《三字经》《百家姓》……这些最基本的启蒙书,一下子就读《公冶长》,他能接受吗?”爷爷说:“你就教他先读后背吧!”
《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共28章,主要是以谈论仁德为主线。在《论语·公冶长》里,主要是讲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角度来讨论关于仁德方面的内容。公冶长是孔子的女婿,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二十。他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学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
当初的我还是个小不点,老师教我读什么我就读什么,鹦鹉学舌,时不时跟着那些大孩子摇头晃脑地唱读,什么也不懂。时光如流星,一闪而过。后来历史变故,房子搬迁,那本《论语·公冶长》被当作“四旧”沉江而没(我家的书在文革中全部被沉江了,祖父说:连《康熙字典》也没能幸免)。就这样,那本手抄本《公冶长》结束了它的使命,离我而去。
后来我渐渐长大,才慢慢明白其中道理。祖父是要我秉承张家家风,懂得如何做人,从小就让我耳濡目染。随着我的年龄增长、学历提高,我逐渐懂得了一些道理。当我高中毕业,当上了一名民办老师,祖父高兴得合不拢嘴,看着我,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他的笑如清澈的泉水,笑得是那样清纯,那样自信,那样坚毅。毕竟我继承了他的衣钵,初见了《公冶长》的教育成果,看到了他的希望。
在一个月明星灿、夜空凉爽的夜晚,他走到我跟前,和颜悦色而又严肃地对我说:“记住家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家风:孝为先、善为本、诚为上、忍为高。家之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家之处事方式:处事而不惊,遇事而不慌,做事而不忙,成事而不骄,败事而不馁。家之行事风格: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则立,立则行,行则达。”
当时听到这既庄重而严肃,又古朴而典雅的家训、家风,我如坐春风。我好像在和风细雨中领略到那雅致而凝重的厚重感,让人久久回味无穷;又好像捧着一尊高雅的艺术品,却不解其中古典韵味;又好像是爷爷临终前的嘱托。果不其然,不久爷爷溘然长辞了,他走得很坦然、欣慰。
再后来,我考上了师范院校,毕业出来工作,再去回味那语重心长的训诫之景,它让我历历在目。这更深刻地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如何知书达理、为人处事,要厚德载物、德以配位、以德律己、以德育人。在四十年的教育工作中,它让我立于不败之地,桃李满天下。它让我更明白了爷爷为什么用《论语·公冶长》来作为我的启蒙之书,他是让我秉承家风,明白这其中奥秘,并发扬光大,以孝为尊、以安为和、以信为格、以诚为风、以勤为本、以朴为根、以业为实、以事为真。
解释:“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突然)省悟过去不合规谰,(尔后)明白将来(的理想)正可以追求。
2023年6月27日有感于端午日
【作者简历】
张良碧,性别,男。现年69岁,中共党员。华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41年,退休。曾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近二十篇,并奖中国教育2005年第五期论文评选一等奖,获奖作品多篇。有散文,教学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