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风吹动文友情
——与文友周明义、张康柱、刘哲相聚家中
文/陈 洁
午后,电话铃声响起,一看,是《绿风》文学社社长周明义老师。接通,周老师洪亮的声音在电话那头说:“陈老师,我是周明义。你在家吗?我和两个文友想去你那里坐一坐。”一听此话,我就有些慌乱,忙婉拒道:“呵呵,谢谢周老师。来我这里就算了吧,我不太方便。”而周老师坚持说:“怎么?不欢迎我们去你那里吗?我们又不要你管饭!”。如此,我不好再拒绝周明义老师的好意。只得答应他们来我这零乱简陋的家居。说实话,不是我清高不愿和文友交流见面,而是我身体不太好,不方便和别人相聚相见。我知道文友老师们一片好意,我也只能接受生活给予我的馈赠。
大约2点左右,周老师电话又响起,说他们已经到鹿马了,问我家具体在哪一块。我说明了具体位置。不一会儿,他们便将老年代步车停在了我屋对门。周明义一行三人,步入我零乱清冷的后屋。客套落座后,周明义老师介绍另外两位老师:一位是原周至广播台编辑记者,现“绿风”文学社会员张康柱老师,一位是现“绿风”文学社主编刘哲老师。听了周老师对另外两位老师的介绍,我如遇熟知,亲切之情油然而生。原来,张康柱老师大名,我二三十年前就有耳闻,且我的书房里还保存着他之前著作出版的一本《诗旅红尘》诗词选。回忆当时读他的诗作,感觉大气磅礴,军威庄重,充满正能量。今日见到真人,更是气度不凡,连微信网名都起得高雅脱俗,让人敬慕有加。
在与刘哲老师交流,原来他对我依稀有印象。说他当年在“楼观中学”上学时,还是我父亲的学生,和我姐姐是同级同学。呵呵,说着说着,我们都成了老熟人了。于此,我们便敞开心扉,尽情自我。从刘哲老师的谈话看得出,他博学多才,通晓周易,娴熟Ai,喜欢品茶,善于哲理。说起他编辑“绿风”稿件,他划动手机,如数家珍,听得我如醉如痴,佩服不已。谈起他的家庭生活,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劲表述现在国家繁荣了,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幸福指数提高了等等。难怪他胜任“绿风”文学社主编,有超前意识,积极向上的心态。值得我好好学习。
与周明义老师结识于两周前。但周明义老师大名如雷贯耳。稍作了解,才知道周老师乃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国家诗书画院高级研究员,并授予:国学导师,国学成就奖终身金奖,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中华诗词德艺双馨著作家等荣誉称号。获第八届天籁杯诗词银奖,第十届天籁杯诗词金奖。这些成就和荣誉令我望尘莫及,更令我敬佩有加。他一介农民,却满腹经纶,出口成章。为诗意境深远,内涵丰富。为人随和喜悦,不拘小节。颇有领导风范,让人愿意与其交往。而从他谈诗论文看得出,周老师阅历丰富多彩,经历跌宕起伏,这也是他为文为诗的力量和动力,也是他写作的知识源泉。
与三位老师的相聚相见,真诚交流,让我心情舒畅,视野开阔。耳闻了许多我不曾知道的轶闻趣事,增长了许多我不曾知道的文学知识,感受到了许多人情真诚,善良友爱。我的诸多不便,也许慢待了三位老师,但他们依旧像老朋友一样于我无话不说,充满关怀厚爱。让我感动不已。两个多小时的交流,我们互加微信,相互支持,更让我们心心相印,情意浓浓。我们都文学爱好者,文字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书写生活,倾吐心声,虽只是清茶招待,却充满了浓浓情怀。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但友谊的种子却已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心中。此次相聚,不仅让我领略了文友们的才华横溢,更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珍贵。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携手并进,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共同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无限不舍中,我们握手告别。绿风有情,人间有爱。文友互动,文化传承。目送三位老师乘车而去,让我无限感怀。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生活美满,笔耕不辍,为周至文化发展创新发挥余热,为“绿风”谱写新篇章!
作者简介:陈洁,男,陕西省周至县楼观镇人。教师世家,书画门第。简居于旅游胜地古楼观台下,作学在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之侧。幼受当地文化及家庭环境影响熏陶,喜书画、爱文学、善收藏。曾在《陕西教育》《当代青年》《陕西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稿百余篇。其代表作有《爱的晶体是真诚》《她为何悄然离去》《几度风华几度情》等。现已退休。《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特约撰稿人。《诗韵墨语》签约作者。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吴建辉(兼)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