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绝唱——柳洪昌「百度高产作家名篇力作专刊鉴赏」「百度名家精品典藏」高端人才创作基地权威发布!
千古绝唱
作者:柳洪昌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到今天的诗歌有近五万首,其中不少作品既反映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又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至今仍然受到世人的广泛喜爱和传诵。
由彭定求主编,始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完成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的《全唐诗》,收集了2300多位唐代诗人的48900多首诗歌,且大多都是一些意境深沉阔大的精典作品。
文学史上,又把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诗坛四大天王: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以文章之名名天下,”被誉为‘初唐四杰’。王勃一生遭遇坎坷,但才学卓然超群,写有《腾王阁序》等名篇。王勃反对缺乏刚健骨气的宫廷诗体,勇于革新。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道:“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寥寥数句,变悲郁,缠绵为豪放,开朗,表现出他不凡的胸襟和抱负。
山水田园诗人有孟浩然和王维。王维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又有一番禅意。又如孟浩然的小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笔调简朴,意境新鲜,广为世人传诵。
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他们大多描写边疆战场的幽怨苍凉,将士勇武豪气,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文学成就非常之高。如高适的杰作《燕歌行》描写边卒在荒漠作战的悲壮场面,并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诗句鞭笞轻敌享乐,不恤士卒的将领。
又如岑参的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描写朔风怒吼,雪片狂舞的寒夜:“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的西征场面,是丰富的边塞生活与诗人才气综合的结晶。
进入盛唐时期,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诗歌争奇斗艳。诗坛上群星灿烂,出现了最有名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传奇人物。但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是不一样的,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还因为他俩所处的时代不同。李白的黄金创作期是国家最强盛的时代,到处是莺歌燕舞,他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抒发的大多是花、酒、剑、歌、月,洒脱无极限。而诗圣杜甫创作的时间可就惨了,八年“安史之乱”,他全赶上了。因为他心系国家,忧国忧民,他说:“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看到这个仗终于打完了,竟高兴的哭了起来。
李白写的诗一般都特别的浪漫:“飞流直下三千尺,”高兴!而杜甫一写就是:“卷我屋上三重茅”,郁闷!虽然李白的诗也发过牢骚,但大多描写的都是一些兴高采烈的场景。
杜甫动不动就伤感,就掉眼泪。见到老同学了,他掉眼泪,看到花瓣落了,他也哭。就像似现在的人喝酒喝醉了一样,有文醉或武醉;李白是一醉就乐,乐了就掀桌子;而杜甫一醉就愁,愁了就想哭。比如,一年冬天,形容憔悴的杜甫从长安回家探望家人,可刚走到胡同口,就听到一片撕心裂肺的哭声,当他急忙步入家门一看,原来是他的小儿子饿死了。他万分悲痛,想起了自己路过骊山时,玄宗皇帝正与贵族官僚们饮酒作乐的情景,不禁愤然提笔,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绝句。
然而,这两位诗人的厉害之处并不是个人情绪,而是那种气度。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俊逸洒脱,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和抱负,几乎无人能及。
到了中唐时期,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揭露政治黑暗,反映人民疾苦,成了优秀诗歌的主题。其代表人物是陕西渭南人白居易。他倡导用新题写时事的“新乐府运动”,发展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在诗歌创作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白居易一生写了3000多首诗,大多是鞭挞弊政,反映人民疾苦的讽谕诗,如他在《卖炭翁》中叙述了一个“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老人驾着牛车去市场卖炭。不料在路上,却碰到了宦官及其随从,他们用“半匹红纱一丈绫”的低价强行买走了老人的千余斤木炭。在这首诗里,白居易大胆鞭挞了达官显贵们的巧取豪夺。
白居易后期写的大多是感伤诗和闲适诗。他的叙事长诗语句优美,富有现实主义色彩。《长恨歌》写了玄宗皇帝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揭露了玄宗皇帝重色轻国的巨大社会悲剧。
他的叙事长诗《琵琶行》,借描写一个当年红得发紫的琵琶女,而今“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悲剧故事,抒发了自己被贬江州的悲凉心情,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白居易写了诗以后,常常读给邻居的老婆婆听,然后不断地调整,删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为止。所以,他的诗深入浅出,流传很广,甚至在日本,朝韩以及新加坡等国也被争相传抄。
新乐府运动的另一位积极参与者元稹,和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他的乐府诗揭露官吏的贪暴和对人民的同情。《织妇词》描写了“为解挑纹嫁不得”的劳动妇女,迫于官吏的欲壑难填,竟对着屋檐下的蜘蛛发出:“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的感叹。
到了晚唐,国势衰微,社会动荡,感伤情绪成了诗歌的主流基调。著名诗人杜牧写下了不少感怀咏史诗。他的七言绝句格调悠扬,流露出对时事的感伤。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而晚唐另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其幼年遭遇家庭变故,随后又经历多次科考失利,一生被卷入朋党争斗的政治漩涡里,郁郁不得志。然而,这些挫折不仅没有击垮他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开始在诗歌中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商隐的政治格调很高,其爱情诗更是情意笃深,脍炙人口。他在舞象之年描写强烈而真挚爱情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竟成了他真正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