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邕城春潮涌动,南宁凤凰宾馆七楼多功能会议室里喜氣洋洋,广西硬笔书法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广西全区11个地市的151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86岁高龄的俞曙霞先生、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秘书长李冰先生、监事长熊洁英先生及自治区文旅厅有关部门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与全区1200余名会员共襄盛举。
一、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上午九时,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会议首先审议通过了广西硬笔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及财务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协会在莫振宁主席的带领下,以"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书法艺术"为宗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会员规模从200余人壮大至1200余人。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开展系列主题赛事活动。积极开展学术讲座、艺术沙龙,不断提升会员的创作水平和欣赏水平,先后举办七次学术研究讲座和艺术沙龙。积极开展艺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协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活动,搭建平台,热心服务会员,扩大宣传工作力度,提升协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积极开展文化惠民公益活动,大力弘扬和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动员组会员参加各层次的书法展览、比赛,不断提升会员的创作水平,并获得得了较为显著心成绩。积极开展各项党建活动,加强政治引领作用。举办各类系列展览30场,惠及观众几十万人次;开展书法进校园、进社区公益活动86场,培养青少年书法爱好者逾万人。
"这五年,我们深耕基层,让书法艺术真正走进百姓生活。"李益萍代表在审议时指出,协会创新推出的"相思湖杯"等品牌活动,不仅提升了会员创作水平,更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数据显示,广西硬笔书法爱好者群体均增长,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传承有序的良好格局。
二、群贤毕至 共绘蓝图
大会特别邀请到原自治区政协主席俞曙霞先生亲临指导。这位深耕文化领域数十载的老领导,在贺辞中深情回顾了广西硬笔书法事业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燎原之势,广西硬笔书法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她寄语新一届理事会:"要立足八桂大地,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创作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监事长熊洁英宣读的贺信中强调,广西作为多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希望协会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硬笔书法在新时代绽放异彩。硬笔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培根铸魂的历史使命,期待广西书协在守正创新中展现更大作为。
三、薪火相传 再谱新篇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李达旭教授全票当选为理事会主席,帅民风、冯木锦、李俊材、杨励、梁春、黄运科6人全票当选为理事会副主席,黄其羚全票当选为监事会监事长,黄运科全票当选为秘书长。新当选的李达旭主席在就职演说中表示:"我们将以打造一个创作基地、培育一批青年才俊、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览、建立一套培训体系、讲好一个广西故事为基础,逐渐推进"数字书法云平台"建设,运用AI技术赋能传统艺术,让古老的书法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
代表建议,未来五年协会可实施"双百计划":培养100名青年书法家,创作100幅反映新时代的优秀作品。建立'八桂书家'数据库,系统整理广西硬笔书法发展脉络,为广西文化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文脉传承 后继有人
来自贺州的书法家陈武全表示:"作为基层代表,我深切感受到协会对书法人才的培养力度。"他所在的贺州市有望建立贺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通过"书法进课堂"项目,培养出更多的书法青少年。
五、时代答卷 文化担当
当前,广西正处于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关键时期。广西硬笔书法家协会换届后,将围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国家战略,开展"边疆行""东盟行"等系列活动。
会后我们了解到"协会计划在中越边境将建立书法交流驿站,通过文化互鉴增进民心相通。"协会有关领导透露,协会已与东盟国家多个艺术团体达成合作意向,有望举办"中国-东盟硬笔书法双年展"。
第五届理事会主席、终身名誉主席莫振宁先生回顾协会36年发展历程时强调:"我们始终坚持三种精神——团结精神让我们同心同德,奉献精神支撑协会持续发展,服务精神让艺术真正走进大众。"他特别感谢自治区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以及广大会员的无私付出。
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李冰代表受张华庆主席委托作专题讲话,系统阐释"大书法"理念的实践路径。他指出:"广西书协要立足民族特色,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在守正创新中实现新突破。李冰秘书长还为终身名誉主席莫振宁、名誉副主席张向明、谢柳生、梁程远颁发荣誉牌匾,新任领导班子成员集体亮相接受授牌。
协会扎根八桂大地,守正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广西力量。随着大会胜利闭幕,广西硬笔书法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硬笔书法家协会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为壮美广西建设注入强劲的文化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