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小小说三题(之一)
文/余清平 编辑/谦坤
剧透
骆秉章飞来横祸,被道光帝将四品府丞顶戴花翎给捋下,还得罚银一万二千八百两。骆秉章做了十几年京官,其中一年多是肥得油水直冒泡的稽查库银的监察御史,可是,他的两只衣袖除了清风还是清风,家里每年的俸禄也所剩无几,这个天文数字像一口大铁锅,罩住了他的生活,见不到天日。
思来想去,骆秉章想到内人陪嫁的那几亩薄田,便喊来儿子骆天保,说,你赶快回老家去找你娘,把家里那些田地卖了,父亲要用银子。
好的,父亲。骆天保答应,转身就要去收拾一些路上用的东西。
等等,天保,你和你娘辛苦了,跟着为父没享几天福。骆秉章便喊住骆天保,神色戚戚,从怀里摸出一封信,说,我这里写了一封书信,你带回去给你娘,让她设法找亲戚朋友借些银两,越多越好。
父亲一直不喜欢银子,家中用度都是交给家仆打理,今天怎么啦?骆天保心中有谜团,但也不便问。他知道父亲办事稳重,很有分寸,卖田地借银子肯定有他的原因。
看着骆天保走出家门,骆秉章叹了一口气,也决定去找找他的门生、同科和同乡活动活动,看看能够借多少算多少,不然,罚银不交,那是违抗圣意,抄家灭族的大罪。
原来,骆秉章稽查库银期满后,升任府丞,可是,库银那座火山终于爆发了,库官和库丁分赃不均,库丁就到刑部告发了库官,却惊动皇上。皇上震怒,命刑部户部严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库银短缺自乾隆开始,到了嘉庆也没认真查对过,现在经过刑部彻查,短缺九百多万两银子。但历年太久,很难找到主犯。道光帝不管三七二十一,责令宗人府,把短缺银两分摊给在库银当过差的官员和官吏,涉案有六百多人。
一年后,骆秉章通过多方筹措,也才凑到三千多两。“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按道理讲,十万八万银两,许多官员家中都拿得出,可骆秉章被罚的这一万多银两是真的没有半点儿办法。其他被罚的官员、官吏,几乎都交齐了罚银,只剩下骆秉章尚欠着。
家中田地被卖了,官职被捋了,俸禄也没了,一年多来,一大家子人的吃喝拉撒的用度全靠岳父救济。骆秉章愁的是坐又坐不稳,睡也睡不着,走又走不了。正在他愁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盛京将军禧恩来了。骆秉章连忙出门迎客,又吩咐骆天保煮茶。
宾主寒暄毕。骆天保把茶奉上。
骆秉章施礼说,将军光临寒舍,蓬荜生辉。
禧恩作揖回答,早就想来拜访府丞大人,只是太忙,耽搁了。
将军,下官已经不是府丞。骆秉章又一次施礼,说,将军百忙之中前来,骆某十分感动。
唉,禧恩叹了一口气,说,鄙人知道府丞为官廉洁守正,一身清誉,这次遇上难题,实属无奈。
骆某不冤,稽查库银一年有余,虽兢兢业业,不敢懈怠,但……
府丞大人的口碑大家都明白,你又不曾贪得一两半钱银子,但库银亏空数字惊人,皇上也是不得已为之。不过,大人有困难,可以来找鄙人,万把两银子,鄙人家中尚有积蓄。禧恩把手伸怀里去,掏出一大沓银票,说,这个给你,是一万二千八百两银票,去把罚银交了吧。
将军,如此大礼,骆某可还不起。骆秉章赶紧站起来施礼。
大人不用还,你的人格品德,鄙人佩服。
骆秉章哪里肯收,正要推辞。禧恩便起身告辞,说,你继续做一个好官便是,这点儿银子不算什么。
几天后,骆秉章获得道光召见。道光安慰说,朕知道你两袖清风,朕这么做是找不到罪魁祸首,没办法的事,稽查库银的大小官员官吏都必须担责,不然,以后他们还会继续贪腐,都目无纲纪怎么行。
皇上圣明。骆秉章回答。
朕知道,你是被牵连的,经查明,骆爱卿是唯一的一个自己清廉也约束家仆清廉的臣子。道光抬手捻着山羊胡,沉吟了一会儿说,朕不能让你这样的清廉官员受冤屈,你查库银办得好,十分认真,朕封你为翰林五品,以庶子用。
翰林是五品,府丞是四品,骆秉章的官职看似降了一级,但翰林得到提拔的机会多了很多。
骆秉章连忙跪下谢恩。
道光一抬手说,骆爱卿,禧恩的银子,你不必还,好好读书好好做官,要不负朕恩,以后,朕要放你外任。
骆秉章一下子明白了,禧恩赠的银子,原来是皇上的体己钱。骆秉章的故事传到老家,乡亲们把骆家出卖的田地按原价退还给骆家,都赞,我们这里出了个大清官。
果然,道光三十年(1850),骆秉章外放湖北、云南、湖南、四川,做到湖南巡抚,四川总督,一生清正廉明,得百姓赞誉。
【作者简介】余清平,笔名砌步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小小说学会会长,骆秉章研究会副会长。作品发表于《小说选刊》《安徽文学》《作家文摘》《作品》《边疆文学》《芒种》《湘江文艺》《阳光》《辽河》《微型小说选刊》《小说月刊》等刊物,出版小说集3部,著述长篇小说2部,获第五届、第九届“善德武陵”杯全国微小说.精品一等奖,2023年《作品》十佳评刊员银奖,《小说选刊》第二届“故里杯·优秀小说奖”等100多项。有作品入选100多部精选本(英译本),并选入全国各省市中学语文试卷、中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