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吹笛子
作者:杨东
受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融媒新闻顾问期间,经师市领导推荐,我又在市文化馆担任吹笛培训班教师。截至目前,完成三期,平均每期10人参培,全是成人,退休大妈大叔不再少数。眼下,第四期即将开班,引发了我对“为我们什么要学吹笛子?”的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学吹笛子
中国笛子是吹孔气鸣乐器之一,广泛用于中国民间戏曲、曲艺和器乐的吹管乐器。笛子大都由竹子制成,亦称竹笛;因横持,又称横笛。
中国竹笛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竹笛已在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吹奏技巧,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是流传最广的民族乐器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对笛子有过这样的赞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而在广西罗泊湾发掘的西汉初期墓葬中就有六孔横笛,郑州新通桥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刻中有吹笛图。西汉以后,逐渐流行于全国各地,为民间最常用的乐器之一。
不少人特别是退休老人报名学习吹奏笛子。
可以肯定,多数报名者一定有目的、有所求。
也可以肯定,个别报名者不一定有目的、有所求。
有的人抱着“好玩”的心态,有的人被他人的意志裹挟——在从众心理驱使下来学笛。
——无论什么目的和需求、无论模糊还是清晰,诉求无论高低,报名参与学习就好!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吹笛技艺的提高,报名学习吹笛的目的和需求意义,将越来越清晰。
回答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会一门乐器有什么好处”——
上网搜索,AI当场给出了答案,我修改后摘录于此,与大家分享:
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对培养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风尚、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充实精神生活:音乐艺术是人类最广泛热爱和乐于接受的艺术门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物质生活已经再也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情感、思想和精神在人生中体现了人生观甚至人生的真谛。艺术以不同的形式影响人们的生活,激励人们在精神与灵魂的阶梯上攀岩。在艺术的影响下促成健康、豁达的人生观和人生意识。
开发智力,培养协调性:器乐的练习和演奏是一种生动的动态系统,始终要求听觉的专注、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灵敏积极活动、双手不同动作及其与全身肢体的协调配合。使大脑左右半球的机能获得同等发展并增进互相协调能力。
锻炼耐力和信心:演奏需要相对熟练的技术、技巧,需要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的训练。所以,器乐学习对于培养坚强的意志、顽强进取的品质,以及踏实、严谨、科学的作风,都有良好的作用。
提高人的整体能力:学过音乐的人,思考和处理事物的角度、方法、视野和境界,都不同于一般人,并更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帮助学习:对学生和正在茁壮成长的年轻人而言,凡能仔细读谱、严密而准确地控制动作的人,其数学成绩一定会上升;凡表情能主动积极而发自内心的人,其作文的想象力就会丰富起来;音乐感强的学生其外语成绩一定不会差。因为音乐主要靠耳朵听,这对学习外语的听力提高大有裨益。
调节心态排解压力和烦恼:现实生活中总会有无数的烦恼、困扰与无奈。孤独、寂寞、误解、焦虑、恐惧、伤感……这些都会不可避免地伤害我们每个人。而每当这个时候,演奏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在美丽的音乐世界里,无拘无束,自由徜徉。学习一门乐器早已超越了学一个特长的范。
培养社交优势:会一门乐器可以作为一种社交技能,增加个人魅力,拓宽社交圈子。在社交场合中,能够演奏乐器的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和好感。
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近年来,有许多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证实,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治疗法已经在很多国家盛行。医学界通过临床实验认定,音乐对放松身心、振作精神、诱发睡眠等,都很有实效。有一些类型的音乐还能刺激身体释放一种内啡呔天然鸦片制剂,可达到松驰身心和纾缓疼痛的效果。
做好两个准备
学吹笛是一项艰苦卓绝的事情,大家做好准备了吗?
苏格拉底名言曰: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降临的。
大家对此是否有明确的认识?
可以肯定,对此,多数人在学习之前认识是模糊的。
我把吹笛当做精彩人生的手段。
人生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认为,“人生”通常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包括所有的经历、情感、思想和行为。
人生的意义有多元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个复杂且主观的问题,因为它取决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信仰和目标。
有一些普遍认同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生的意义:
追求幸福和满足感。这可以通过追求个人的兴趣、热情和愿望来实现。
幸福可能是通过工作、爱情、家庭、社交关系、个人成长等诸多方面获得的。
建立有意义的关系:与他人建立紧密、有意义的关系。这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和社区建立支持性和互助的关系来实现。与他人之间的连接和关爱可以给予人生深刻的意义感。
探索和追求知识:这包括通过教育、读书、学习掌握一门技艺、旅行等方式来获取新的经验和见识。
问题是,以上关于“人生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很多人并没认真思考过。
无数经验特别是太多的教训告诉我,做任何事完全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往往缺乏自信、自律和定力,动力不足而不能持久。
只有思想自觉才能行动自觉;只有头脑清醒,才能行动坚定、坚忍、坚韧;只有自省才能自警、自律、自重、自强。
我曾在我的散文特写集《阳光的原色》自序中写道:
“生活艰难,命运多舛,冥冥中总有种力量主宰着你;本来打算进这个门,结果却进了那个门。
我们有权却无法选择命运,而我们有权也有办法选择生存方式。
生存方式可以创造生活,也可以改变命运。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就开始为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做着种种努力。有时是被动的不自觉的;有时是主动的自觉的。被动的不自觉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主动自觉的努力则事半功倍。
我想,我起初是被动、不自觉的;后来,随着年龄、阅历、知识和智慧的增长,变为主动的自觉的了。
主动与自觉成为人格的主体。
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人生要有理想,生命必须规划,生活需要精心经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的人要感谢伟大的时代。幼年、童年、少年时期,自己懵懂无知,父母做主规划——“不输在起跑线”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父母的格言。
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我出生于食粮短缺的年代;成长在精神食粮贫乏的年代;各种食粮都富足时,已是人入中年。先天不足,后天不良,导致空有一份成年人的成熟标志。
我的青年、中年、老年时期,自醒、自立、自觉、自主规划——一路左突右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忙于应对……
我在初学吹笛时,就立下宏愿:一定要通过吹笛到团场演出队,进而师市文工团、省歌舞团……
果然,我因会吹笛在17岁时,作为“文艺兵”被应征入伍。
在部队,遇到了伯乐指导员的欣赏,鼓励我写、演文艺节目。第一年秋部队文艺汇演,我自编自演的天津快板书《夸小张学理论》获特别奖——从此,爱上文艺创作,立志要当诗人、作家,在文艺创作的路上披荆斩棘,含辛茹苦,收获雨露阳光和风霜雷电。
复原后第一年赶上恢复高考,报考新疆师范学校文艺专业,被阿克苏地区师范学校录取读文科班。毕业后成为人民教师,进入国家事业编制序列,彻底改变了命运。
在当老师的岁月里坚持读书写作,经常有作品发表而被当地报社调入,担任副刊编辑。从此,立志要当一个好编辑、好记者……
在每一次人生转折的节点,总遇高人指路、贵人相助,对手鼓舞、小人监督,我的人生螺旋形地不断走高,地报、省报、国家通讯社,直至退休还被返聘……
总之,无论人生的哪个时期,有理想、规划且付诸扎实行动的,必然精彩靓丽;没有规划,随波逐流,必然暗淡无光。前者的人生自觉自立自律,后者的人生浑噩盲目被动。
如果没有最初的吹笛和由吹笛改变人生的规划;如果没有因吹笛延展向文学艺术创作;如果没有坚持读书和笔耕不辍——我的人之路不可想象。
如果把读书写作成就人生比作酿酒,那么,吹笛就是酒引子……
经验告诉我,学习吹笛,短则半年,中则3年,长则10年。学会了,可以供后半生自我享受、与众共享——这是投入小产出大的事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吹笛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以我的经验和教训由衷地告诉大家,有意来文化馆学笛,必须做好两个准备:
一个是精神准备,戒懒、戒愁、戒独、戒从,吃苦耐劳,持之以恒,严格自律、自量、自信、自重。
无论时间短中长,都必须明确“为什么要学习吹笛”,都必须在思想上自觉、自醒、自立,在行动上自律、自重、自强。
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可以推测这个人退休前,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平庸等闲淡俗;退休后,更是日暮西山,每况愈下,以“一地鸡毛、一地叹息”与世界道“拜”!
对于退休老人而言,退休前的自己已成过往,不可挽回。学习吹笛,以笛为缘,让退休后的自己拔萃、优秀、卓越起来,走过开心、幸福的余生!
对于尚未退休者而言,在学习吹笛的过程中,感悟专业精神,养成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断修正人生目标,坚定正确的奋斗方向,形成大度的为人格局,学会灵活的处事方式,创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跳跃”。
初学笛,半年内必须做到每周不少于12个小时(平均每天不少于2个小时)练习,才能掌握笛子吹奏的基础方法和技巧。若要上升到“表现”,每天坚持练不少于1小时,恐怕要坚持3年如一日。
这样,我要求大家,至少在最初的3个月里,每周周一至周五每晚9点——10点半,星期六、星期天每天上午11点——13点半,来学习吹笛。我会做到风霜雨雪无阻,电闪雷鸣不断(特殊情况除外),准时来馆里奉献我学吹笛的经验教训,我为人处世的经验教训,我认知社会、透悟人生的学识,确保3个月里大家会用3种调吹一些简单的歌曲和器乐曲,和大家成为互信交心的朋友。
一个是物资准备,置办A、F、G、大C、大D、大降B等6管优质笛子。
班级每个成员,都应心怀敬畏,加强联系、密切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凡学笛者,没有做好思想准备、抱着玩玩的动机,能否学好,我不好预料。但我可以肯定:缺乏高度自律能力者(急于吹歌曲、轻视打牢夯实基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也许学不了多久就会被自己淘汰。偏执型人格者,不仅会在短时间里自我淘汰,还会带着满腹怨怼和牢骚情绪离开学笛集体。吝啬、冷漠、自私、麻木性格的人也很难融入“笛友集体”,无论他悟性多高,进步多块,都很难在笛友中建立起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
掌握乐器演奏技巧,特别是吹笛,调动全身注意力和腹胸嘴的气力,眼、臂、嘴,舌、唇、指协调,颊、肺得到了锻炼,不断增强大脑记忆、肌肉记忆、骨骼记忆——长此以往,血液舒缓流畅,神清气爽,心情愉悦,体格健康。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不知不觉,洋洋四千余字。就此打住。
愿我们在练笛中感悟共勉,乐享,进步。
杨东:笔名天然、易然,新疆作协会员,新疆第二届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出生于甘肃民勤县农民之家,20世纪60年代初随母亲落户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三团。退休前,务农两年,服兵役两年,当教师六年,在地省报当记者编辑十余年;曾任中国新闻社兵团支社社长、《兵团新闻网》总编辑。著有报告文学集《圣火辉煌》《共同拥有》《湘军出塞》《天之业》《石城突破》《塔河纪事》和散文通讯特写集《阳光的原色》《风儿捎来的名片》,连环画《兵团儿女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