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一:以身许国,教育报国的赤子之心
编者按:
在民办教育的广阔天地中,王力一教授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卓越的成就,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楷模。他从战火纷飞的战场到三尺讲台,用军人的担当和教育者的使命,书写了一段跨越时代的传奇。他不仅是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医科大学的创办者,更是无数学子心中的精神灯塔。
本文将带您走进王力一教授的教育人生,探寻他如何用一生诠释“责任与担当”,为社会培养出30多万高素质人才,为职业教育开辟出一条全新道路。他的故事,不仅是教育界的宝贵财富,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王力一:以身许国,教育报国的赤子之心
明渊庆泽
一、战火洗礼:军旅生涯铸就钢铁军魂
1955年出生的王力一,1970年入伍,先后两次奔赴前线参战,分别于1979年在广西前线参战120余天,以及1985年在云南老山前线参战365天,累计参战时间达480余天。在部队期间,他不仅经历了战火的洗礼,还凭借出色的文艺才能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前线慰问团”最年轻的成员。这段经历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为他后来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石。王力一曾回忆,战争让他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国家的尊严。他深知,军人的使命是保家卫国,而教育同样可以成为报效祖国的另一片战场。这种使命感,让他在后来的教育事业中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担当。
二、传承父志:开创民办教育奇迹
1989年,王力一转业到地方后,主动放弃进入党政机关或国企的机会,毅然投身民办教育事业。他继承父亲王显明教授的遗愿,共同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医科大学——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现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并逐步将其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基地。
王力一将军旅生涯中培养的坚韧、担当和奉献精神融入到教育事业中。在办学过程中,他展现出军人的果断与毅力。2014年,为了满足学校发展需求,他果断决定在泰山脚下征地3000亩建设新校区,并亲自吃住在工地,仅用14个月就完成了58栋大楼的建设,创造了全国高校建设的奇迹。
如今,学院拥有58栋大楼,获批国家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唯一拥有旅游景区的民办高校。王力一还将军事化管理与教育理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他打造了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红色和思政教育观摩基地,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文化传承:博物馆群与艺术宫的坚守
学院坐落在泰山脚下,校园内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力明艺术宫”,建筑面积达61000平方米,内有200余种文化类别、100个文化展厅。这里收藏了约150万件文化藏品,是中华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被业内人士称为全球最大的校园文化载体。、教育扶贫:点亮乡村医生的希望之光
学院的博物馆群更是独具特色。其中,华夏匾额博物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木质古匾博物馆,馆内藏品达3200余块,年代最久远的匾额为南宋淳熙年间的“光禄大夫”,距今已有842年。此外,馆内还收藏了清乾隆、同治等皇帝的御赐匾额,以及李鸿章、张之洞、蒋介石等历史名人的真迹匾额。其中,“齿德优隆”匾额更是成为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的有力铁证。
中医药博物馆始建于2005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收藏各类中医药标本万余件。馆内分为八大展区,包括名贵药材标本、道地药材标本、中药材标本、经典方剂等,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
此外,学院还建有人体奥妙博物馆、瓷板画艺术博物馆、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观摩基地等特色展馆。这些博物馆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学院思政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接待超过30万人参观和研学。
四、教育扶贫:点亮乡村医生的希望之光
王力一深知教育对贫困家庭的重要性。多年来,学院为贫困区倾斜招生政策,减免贫困学生的学费,并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自2007年起,学院面向乡村医生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已投入上亿元,培训超过10万名乡村医生。这项公益培训不仅提升了乡村医生的专业水平,更改善了农村的医疗条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王力一还深知退役军人在社会转型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事业中特别关注退役军人的就业与创业。他通过增设具有职业竞争力的专业,如继续教育、航空管理、人工智能等,并出台针对退役军人的优惠举措,为退役战友赋能,助力他们实现高质量就业。
五、公益担当:大爱无疆,书写慈善人生
王力一不仅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充满社会责任感的慈善家。2020年疫情期间,他主动将学校的附属医院提供给政府用于抗疫隔离,展现了退役军人的担当。他还被聘为槐荫区慈善总会名誉会长,先后获得“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泉城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六、办学成就: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建校近40年来,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已培养毕业生超过30万人,他们遍布全国各地,成为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中坚力量。学院现有在校学生超过30000人,教职工1000余人,下设12个二级学院,开设70个国家计划内统招专业。学院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承担众多科研项目,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王力一教授用一腔大爱为困难学子减免学费上亿元,从未让一名学生因贫辍学,彰显了一位教育家的高尚情怀。据统计,学院已资助6万多名贫困学子,从而使几万个贫困家庭从中受益。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王力一教授的教育情怀,也体现了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
七、社会影响:赢得广泛赞誉
王力一教授的办学理念和实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学院多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并荣获“全国革命老区职业教育优秀案例院校”称号。学生和家长对学院的满意度超过90%,许多毕业生在毕业后仍与学院保持紧密联系,感恩王力一教授的培养。王力一教授本人也多次受到表彰,他被授予“中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泉城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被多家媒体广泛报道,成为全国教育界的楷模。
八、结语:初心不改,使命长存
王力一教授的办学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创新的旅程。从战场到讲台,他用军人的坚韧、教育家的智慧和创新者的勇气,为职业教育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他成功实现了从军人到教育者的转变,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若有战,召必回”的军人精神,同时也为教育事业贡献了全部心血。
在泰山脚下,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的校园里,力明艺术宫静静矗立,见证着王力一教授的教育初心。他的创新实践,不仅为学院赢得了荣誉,更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王力一教授常说:“教育是我一生的事业,只要我还能干,就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之才。”这句质朴的话语,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担当和教育者的使命,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楷模。他的事迹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力明学子,也为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王力一教授依然坚守在教育一线,继续为实现教育强国的梦想而努力。他的故事,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中国民办教育的前行之路;他的精神,如同一座丰碑,镌刻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作者简历: 明渊庆泽(笔名),1961年7月出生于山东泰安,汉族,研究生学历。当过教师、蹲过机关、下过基层,大半的工作历程都在人民政协和政府领导岗位上度过,历经市县两级工作磨砺,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区域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