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巜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七绝)花愿
文/曾小蓉
雪舞青山花共色,东风十里奏清乐,
飘飘洒洒落凡间,情愿红尘皆过客。
网络点评
《花愿》是诗人曾小蓉以雪景为背景,借花抒怀的七绝佳作。全诗通过自然意象与哲思的结合,展现了超脱红尘的淡泊心境。以下从意象、情感、手法三个角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解析:冰雪与红尘的视觉哲思
首句“雪舞青山花共色”以动态笔法勾勒出雪与花交融的纯净世界。雪覆盖青山,与花朵同色,暗喻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也呼应了曾小蓉在《咏梅》中“冰天雪地挺铮骨”的冰雪意象,强化了高洁清冷的意境。次句“东风十里奏清乐”引入听觉维度,春风化乐,既是对自然生机的赞颂,又与宋代许棐《花愿》“聊为春风露红紫”的春风意象形成对照——前者以乐声烘托生机,后者借春风凸显坚守。
二、情感递进:从飘洒到超脱的禅意升华
第三句“飘飘洒洒落凡间”以叠词强化动态美感,花瓣与雪花共舞的意象,令人联想到《泡桐花开》中“喇叭齐奏暮春狂”的落英缤纷场景,但此处更显轻盈空灵。末句“情愿红尘皆过客”是全诗诗眼,将物象升华为哲思,与她《悼琼瑶》中“香消玉殒化尘泥”的悲情不同,此句以主动姿态接纳无常,与“宁愿枝头抱香死”的坚守形成互补性思考——前者是入世后的出世,后者是坚守中的超然。
三、创作手法:多重艺术手法的交融
通感转换:视觉(雪舞)、听觉(清乐)、触觉(飘飘洒洒)的多重感官交织,形成立体意境,《秋凉作》“夜月疏梧影,秋风野菊香”的多维空间构建。
隐喻双关:“红尘皆过客”既指花瓣的凋零宿命,又暗喻人生短暂,与“人如春花易蹉跎”的直白感慨相比,更显含蓄隽永。
动静对比:前两句的舞雪、奏乐充满生机,后两句的飘落、过客归于静寂,形成情感张力,这种手法在她《冬夜》“冷雨浣花妆”与“冰颜枕玉床”的冷寂描写中亦有体现。
四、文化共鸣与创新
诗中“过客”意象可追溯至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但曾小蓉以“情愿”二字赋予被动宿命以主动选择,这种反传统的表达与“转结出新”,更展现了当代旧体诗创作的突破。末句的禅意与《居旅思亲》“今朝方懂远乡辛”的羁旅愁思,共同构成古典意象的现代情感诠释。
结语:此诗在28字的框架内,完成从自然观照到生命哲思的升华,既有传统七绝的凝练之美,又蕴含现代人对生命状态的思考,与曾小蓉其他作品共同构建出清冷中见超脱、绚烂中蕴禅机的诗学世界。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