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 棉 花 》
文/易 之 中
广州城内,有一种很有王者风范的花,有一种高高在上、傲指苍穹、绽开艳红艳红的花。这种花,就是大名鼎鼎的木棉花。
在百花之中,木棉花的花,是开得最高最高的。雪莲花的高,是因为雪莲花开在雪山之巅。而木棉花的花之所以开得高,那是因为木棉树的高大,那是因为木棉树的挺拔,那是因为木棉树的冲天。赏牡丹花,要俯首。赏腊梅花,要举头。赏木棉花,要仰望。为什么说木棉花有王者的风范?那就是因为在赏木棉花时,要抬头仰望。
木棉红。木棉花的盛开,是艳红色的。中国人喜欢红色,红色代表吉祥。红底金字的红双喜,红底金字的福与寿,那绝对是征服人心的。让人喜悦的。木棉花的红,不是粉红的红,而是艳红的红,而是大红的红。这种红,就是最顶级的红,是红上加红,是大红大旺,是大吉大利的红。
人生!有时往往因为孤独而优秀。花同此理。在百花之中,有四种花是因孤独而优秀的。兰花因为开在幽谷中而优秀。菊花因为百花经不起霜降而退场而优秀。梅花是因为独自迎寒接雪而优秀,但木棉花的孤独,木棉花的优秀,却是因为高高在上,却是因为在百花盛开中,花开得最高而鹤立鸡群,而居高临下,而高处起舞而优秀。
如果讲梅花是霸气之花,那木棉花就是王气之花。“巳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也实在够霸气的。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在多。很多花是要靠绿叶去点缀的。但早春三月,正是木棉花盛开之际,却又是木棉树的绿叶全部凋零之时。此时满树红花,不见一片绿叶。此时满树红花,映红了半边天。王者孤独也。王者独尊也。木棉花此时正孤独地满树绽放,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唯我独美,唯我傲视同群。王乎哉?王者也。王气者,木棉花也。
《 数 风 流 人 物 》
文/易 之 中
数风流人物的“数”字作何解?这里的“数”,不作数字解,不作数学解,是作文字解,是作文学解。数一数,有些地方的方言,又叫点一点。数数,又叫点数。“数风流人物”的意思是说,看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吧?或者说,指一指那些风流人物吧?“数风流人物”的“数”,因为不是数学上的“数”,所以,不会有具体的数字。
“数风流人物”的“数”,并不重要,关键是什么人物才是风流人物?有知名度的人,不一定是风流人物。例如,《为人民服务》中的张思德,虽然有知名度,但他却不是“风流人物”。我也相信,如果教员还在生,他也绝对不会认同今朝的“网红人物”是风流人物啊!什么是“风流人物”?这里的“风流”,不是指男女间的放荡行为,而是指那些有才华,有才学,有文采,但又不受礼数,礼法的约束的人。在古代,在传统文化中,“风流人物”主要是指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不是指工农兵,指劳动人民。
“风流人物”的“风流”,很大程度是与文化有关,是指文化上的风流,是指文化上的潇洒。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玉树临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这些风流的倜傥,都是指文化的风流。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做好事的雷锋叔叔,虽然是很有知名度的人物,但因他们的文化不理想,所以,他们不是风流人物。算不上风流人物。
无产阶级一登场,首先就是否定了帝王将相。他们认为,数风流人物,还看自己,还看无产阶级。其实,帝王将相与工农兵两者的风流比较,两者的倜傥比较,还是帝王将相要比工农兵更风流。如果风流是指文化上的风流的话。在中国传统的风流史上,是离不开诗书琴画的。论诗书琴画,帝王将相就比工农兵风流得多,潇洒得多,倜傥得多。
解放初期,全国开展识字扫盲运动,而这场运动,主要是在工农兵中进行。陈永贵是一个街知巷闻的知名人物,但他却无法风流,因为他是文盲。而“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那怕他是倒霉的皇帝,成为阶下囚的皇帝,但人家依然是风流倜傥。依然是唐诗宋词中的风流人物。
数一数、点一点、看一看,中国的风流人物,还是看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啊!因为只有文化上的风流,才是名符其实的真正的风流啊!
《 诗 与 标 点 符 号 》
文/易 之 中
诗分句,文分段。这是诗与文两者之间的一个重要分别。诗与文,同为文字艺术。但两者又有所分别。什么是诗?其中一个答案就是诗分句。不分句是文,分句的就是诗。诗为什么要分句?为了诗感,为了乐感。乐感又是诗与文之间的一个分别。诗要讲究乐感,文不需要乐感。诗的乐感是指文字的乐感,而不是谱乐的乐感。诗的文字乐感从何而来?从分句而来。分段是无法产生乐感的。但分句,就可以产生节拍,产生旋律,产生对仗,产生平平仄仄平仄仄。
分句!决定了诗的命运。不分句,诗就无法出世,无法成长,无法传承,无法传宗接代。唐诗宋词是靠什么来分句的?靠押韵!诗需要押韵,文不用押韵。诗的押韵,是为了分句。押韵的由来,也是为了让诗能分句。对于“律诗”来讲,有两大因素决定了“律”的命运:平仄与押韵。平仄起到节拍的作用,押韵起到旋律的作用。节拍与旋律,对诗的乐感起决定性的作用,两者都不能缺,但比较起来,押韵对诗的乐感的贡献要比平仄大得多。因为诗的分句,对诗的乐感至关重要。
西方的诗,也要分句。但西方的诗的分句,却不怎么费力费神。因为人家有标点符号。让诗的分句可以轻而易举。文字的标点符号是西方发明的,我们使用的标点符号是从西方传入的,是进口货,是泊来品。标点符号传入中国之后,对我们的诗词,也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因为有了标点符号,于是就产生了中国式的散文诗。于是,律诗独霸诗坛的现象便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律诗不再独大了,散文诗也佔了半边河山了,甚至,还继续压缩律诗的地位,让律诗继续收缩。
可以说,没有西方标点符号的传入,就没有中国的散文诗,就没有《康桥》与《雨巷》的散文诗的诞生与问世。就没有散文诗的解放,就没有散文诗打破律诗的垄断。想不到,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居然力压千钧,成为诗词的中流砥柱。散文诗大部分的元素是散文,是文。但因为分了句,于是就产生了散文诗。如果是分段,那还是散文,但分了句,于是文就变了诗。散文诗的出现,极大地解放了格律诗的束缚。特别对于中国诗坛来说,因为格律诗已经是独霸中国诗坛二千多年了。
因为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唐诗宋词写得有点累,有点苦。让诗的分句分得很不易!也因此,为了让诗能分句,祖宗们就硬性地规定了唐诗的字数,规定了词牌的字数。但有了标点符号之后,诗的分句就得到大大的解放了,诗的分句,可以随心所欲,甚至可以是一字一句了。
《 诗 的 线 条 》
文/易 之 中
没有线条,就没有艺术。线条!是艺术的生命。线条!是艺术的灵魂。线条!是艺术的辉煌。
书法的线条是字,绘画的线条是画,雕塑的线条是像,诗词的线条是什么?诗词与书法、绘画、雕塑都是艺术。既然是艺术,那诗词怎么可以没有线条的呢?什么是诗词的线条?诗词的线条在哪里?怎样去感悟诗词的线条?怎样去表达诗词的线条?
是艺术就一定会有线条。诗词是不折不扣的艺术,所以,诗词一定会有线条。什么是诗词的线条?诗词的线条在哪里?诗词的线条,在春花秋月里,在风花雪月里,在大江大河里,在高山峻岭里,在白雪冰川里,在长城内外里,在春风杨柳里,在小桥流水里,在窈窕淑女里。总之,在诗词的赋比兴里,在诗词的物与景里,在诗词的托物寄情里。
我们为什么要用“赋、比、兴”去写诗?我们为什么要“托物寄情”地去写诗?那是为了诗的线条啊!那是为了让诗有线条啊!有了线条,诗就会有立体感。感情是抽象的,没有线条的。但物与景是有线条的,我们通过托物寄情,就可以借物的线条来让诗中之情也能产生线条。“生当做人杰”,人杰是有线条的。“死亦为鬼雄”,鬼雄是有线条的。“如今思项羽”,项羽是有线条的。“不肯过江东”,江东是有线条的。因为人与物是有线条的,于是作者借物抒情,也让自己的情感产生线条,让情感有了艺术感。
书法 、绘画、雕塑的线条是有型的线条,是看得见的,感觉得到的。但诗的线条是无型的,是看不见的,只能通过文字的描述来表达,通过物与景来感觉。《沁园春-雪》的线条就表现得很强烈,很有艺术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望长城内外”。这是风景的线条。“忆秦皇汉武”,这是历史的线条。“数风流人物”,这是人物的线条。诗中有画,这些线条,就构成了画面感的线条。
诗要有线条。诗有了线条,就会有画面感,就会有立体感。所以,诗不但要有情,也要有物。诗不能只有情而没有物,诗也不能只有物而没有情。诗应该既有情又有物,是情物结合,是借物寄情。
写诗强调“诗中有画”,其目的与意图,恐怕也是为了诗的线条,为了让诗有线条感。
《 油 纸 伞 》
文/易 之 中
冬天到了,春天就不远了。春节之际,让人想起了春天,起了江南的烟雨,想起了江南的油纸伞。江南的油纸伞,是一种艺术品。撑开油纸伞,有字有画,有颜有色。江南的油纸伞,不但可以遮风挡雨,不但可以风风雨雨,也可以有爱有情,也可以情情爱爱。江南的油纸伞,不但是生活上的物质用品,也是生活上的精神作品。油纸伞:充满着爱,充满着情,充满着美丽,充满着文化韵味。
江南的春雨,江南的烟雨,缠缠绵绵,于是,就产生了江南的油纸伞。江南的油纸伞,是应运而生的,是应江南烟雨之运而来到人间的。江南的油纸伞诞生之后,又为江南带来许多爱情的故事,又为江南的爱情文化,贡献了良多的丰功伟绩。
《白蛇传》的爱情故事,就是因为油纸伞做媒人而轰轰烈烈地展开的。下雨了,素贞在树下避雨,许仙生出同情之心,主动为素贞举伞挡雨,这一细心的爱护动作,感动了素贞。于是,白蛇传的爱情故事,就拉开了序幕。可以这样结论:没有油纸伞,就没有白蛇传的爱情故事。如果没有白蛇传的爱情故事,就没有西湖断桥,就没有雷峰塔,就没有雷峰夕照,就没有断桥残雪。就没有今天西湖的大名鼎鼎。油纸伞的功劳,顶天立地啊!
江南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羡慕旁人啊!在江南,处处可见姑娘们穿着旗袍,举着油纸伞,在打卡点拍照。穿着旗袍,阿娜多姿,身态优美。举着油纸伞,希望爱情能幸福降临头上,希望爱情能撑起半边天,希望爱情能为自己遮风挡雨。油纸伞啊油纸伞!你太可爱了。你太有情了。因为你,能让人不忆江南吗?!忆江南,曲线迷人旗袍油纸伞!
《 缠 绵 》
文/ 易 之 中
中国有四大愛情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除了《孟姜女》发生在北方之外,其它的三个爱情故事,都是发生在江南水乡。
《孟姜女》的爱情,也如北方人的豪爽,来得痛快。哭倒长城,随之投海自尽,体现着爱情的坚贞与忠诚。但中间却缺乏了缠绵的爱情表现。而其它的三个爱情故事,却是体现着江南的爱情文化特色:缠绵!什么是缠绵?卿卿我我!绵延不断!凄美缠绵!缠绵婉娩!情深意长!和谐共鸣!等等、等等。
人世间最理想的爱情就是白首到老。而要想爱情白首到老,最好的法子就是“缠绵”!通过缠绵,让爱情绵延不断,卿卿我我,延续不断到白首。《白蛇传》的爱情故事,反反复复,时好时坏,但就因为反复,所以才体现出缠绵。反复不断,断断续续,这就是典型的缠绵。《牛郎织女》,虽然两人每年只能够通过鹊桥相见一次,但年年不断,至今而过千年。缠绵千年的爱情,真是缠绵之极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的爱情,缠绵得凄美无限。十八相送,总是依依不舍。楼台相会,你缠着我,我缠着你。最后,一齐化蝶,双双起舞,但还是你我相缠不止。生为情人,死为情鬼。
江南的爱情文化,不但在故事中缠绵,而且,诗歌也是写得很缠绵的。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勾魂的爱情诗。这首诗的特点,就是缠绵,缠绵又缠绵。可以说,这是一首经典的缠绵爱情诗。作者用“长”的手法去写缠绵的爱情。“雨巷”:江南的雨丝绵绵不断,江南的小巷又细又长。诗中的文字,是一种永叹调,是悠长悠长。心中的丁香,还留下了背影,缠绵得无法消失。彷徨又彷徨,惆怅又惆怅,失落的心情,总是反复出现。最后,还希望丁香姑娘再出现,再依依不舍。诗中,作者把爱情的缠绵,写得那怕是藕断,但还是丝连。真是让人被笔下的缠绵感动不止。
江南的春雨,绵绵不断,江南的爱情,也象江南的春雨,绵绵不断。情的决绝与情的缠绵,当然是情的缠绵更有人情味啊!
《 垃 圾 诗 》
文/易 之 中
有些专家,有些学者,或信口开河,或盛气凌人,批评一些诗是“垃圾诗”。这种态度,很不可取。因为至少是欠缺教养。什么是“垃圾诗”?“垃圾诗”不是“垃圾”,从字面去解释,“垃圾诗”也是“诗”。垃圾诗的“诗”是主语,垃圾诗的“垃圾”是谓语。垃圾是用来修饰诗的。尽管垃圾是垃圾,诗是诗,垃圾不是诗,诗不是垃圾。但选用垃圾去修饰诗,这是不符合逻辑的,有违语法的。
诗是诗,垃圾是垃圾。垃圾是垃圾桶里面的废物,但诗,即使写得太差,但诗还是一种文字,不是垃圾桶里的废物。有些诗,写得很出色,有些诗,写得不怎样,但毕竟都是在写诗。写诗!是一种文化的行为。写诗!是一种出色的学习。写诗!是一种优雅的君子之为。古人定下五种文化修养,古人选出五种优雅的行为,那就是“诗书琴棋画”。而写诗读诗,又被视为人生最重要的优雅行为。在五种文化活动中,诗更是被排列第一。写诗绝对不是去拣垃圾,写诗绝对不是与垃圾打交道。写诗是文质彬彬的作为!写诗是才子佳人的生活!写诗!不管是写得好与坏,都是可以帮助我们洁净心灵,高雅精神!
一样米养百样人。千千万万的人在写诗,所以,写出来的诗,必然有相当一部分诗是写得不怎么样的。而且,“诗”这门学问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想写出好诗靓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写好诗除了要多读勤写之外,还是有点要靠天赋的,优秀漂亮的诗句,往往是来自神来之笔。而神来之笔,就是一种天意!
读诗比不读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写诗比不写诗好,那怕写出的诗不优秀。因为人生的目标是“读万本书,行万里路。”写诗的实践就是属于行万里路。写出来的诗,不一定全都是优秀,也是有好有不好的。这本身也是一条真理,这条真理,也适合李白杜甫本人在内。当然,这种好与不好,是本人自己与自己比,而不应拿来与别人比,因为这是无法比的。
“诗为心声”。诗是自己的心声,诗是自己的感受,所以,诗不能拿来与别人比。诗的好与不好,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诗的好与不好的判断,又确实是通过主观去判断的,所以,判断诗的好与不好,至今也无法有统一的标准。为此,过去考状元,不是考诗去录取,而是考八股文,因为衡量八股文能定标准。今天高考,也不考写诗,而是考作文,因为作文能评分。诗作却很难打分。
诗有好与不好,这是客观存在。而且,最好还是自己与自己比,不适宜与别人比。但把別人的诗定性为垃圾诗,这是很不礼貌与不合逻辑的。对于写得不好的诗,应该宽容,应该鼓励,而不应该去嘲笑,去讽刺。今日写得不好,不等于一辈子都写得不好。“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立志多读多写,就可以让自己在写诗的路上不断进步。
202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