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学们齐声背诵《自主歌》的朗朗声中,我们宛如踏上了一列充满知识探索的“动车”,开启了今日的学习旅程。这堂课的主题隶属于人与社会范畴,紧密关联志愿服务、社会参与以及社会责任等关键内容。我依据“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念下的“三标课堂体系”,同时结合英语学科课程标准,精心设定了如下学习目标。待同学们齐读之后,我随即针对黑板上呈现的目标展开详细阐释:
1. 借助自主学习,同学们能够准确认读本课的核心词汇。
2. 灵活运用略读(skimming)、扫读(scanning)等阅读技巧,完成PPT上的各项任务,涵盖提炼文章主旨、定位细节信息、构建思维导图,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完成课后练习3a,并且能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运用动词不定式。
4. 共同完成班级志愿者活动计划,分享相关短文,借此激发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责任感,深入领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紧接着,便进入目标达成环节。首个任务由小老师培琪引领大家完成。培琪通过展示多媒体上的志愿者活动图片,鼓励同学们运用目标词汇描述场景,这一举措巧妙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有效降低了后续阅读的难度,同时成功激活了大家的背景知识。描述过程中,部分同学出现发音不准的状况,不过通过对子互助的方式,迅速得到了解决。
任务二则是完成多媒体上分层设计的问题,以此快速定位信息。这一任务对标中考阅读理解,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推理解题技巧。在解答过程中,个体遇到的难题先由对子帮忙解决;倘若对子也束手无策,小老师便会让全体同学起立,展开小组讨论,生生之间相互教导、质疑纠错。在这样热烈的学习氛围里,就连以往在课堂上不爱发言的曹钰婧同学也积极参与进来。在同学们热烈讨论时,我好几次都差点忍不住打断纠正,但一想到边校长强调要完全信任学生、大胆放手,便强忍住了。就在我纠结之际,惊喜地听到郭静怡对岳懿轩关于文本的错误理解进行了更正,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信任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而这份力量的展现仅仅需要我们给予学生一点时间。
任务三是完成课本3a部分的内容。完成后,培琪敏锐地追问:“那你们知道不定式在句中的作用吗?”这一问题直击难点,瞬间将整个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因为只有掌握了不定式的作用,才能在语境中灵活运用。培琪能提出这样关键的问题,足见其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知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面对这一难题,许多同学面露困惑之色,于是小组讨论模式再度启动。同学们各抒己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在这种和谐灵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潜能更容易被激发出来。五分钟后,那有力而自信的击掌声清晰地告诉我,问题已然迎刃而解。最后,我针对知识掌握情况对不太放心的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一致推荐国良。在大家的再三鼓励以及小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国良终于说出了正确答案,刹那间,教室里掌声雷动。这掌声既是对国良的肯定,也是对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小老师的赞誉。
最后,同学们运用动词不定式和所学词汇,制定“班级志愿者活动计划”,以此对学习目标进行反馈。完成后,要求对子相互批改,标注出写作中的语法错误并给出改进建议,这同样对标中考书面表达。在同学们书写时,我看到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有内容可写,有的同学奋笔疾书,有的同学在课本中查找相关资料,有的同学向对子虚心请教。这不正是同学们想尽办法、充分利用资源、竭尽全力去完成任务的生动体现吗?
一堂课结束,在同学们讨论时欢快的笑声中,我离开了教室。我坚信,小老师们在这堂课中必定收获颇丰。事实证明,“三标课堂”才是真正契合学生需求的课堂。真正优质的教育应当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学生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课堂上做到真正的放心、放手、放胆,持续践行“三标课堂”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他们成长为用“情商”从容面对问题、用“智商”高效解决问题、用“创商”敏锐发现问题、用“和商”巧妙超越问题的人,如此,方能在教育中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亢粉兰老师精彩点评
李敏老师通过精心设标,紧紧围绕人与社会的范畴,以学生的学为主线,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成长,充分体现了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体系中“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 和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核心素养理念。阅读分层,读前,读中,读后,由易到难,分层训练思维,制订志愿者计划环节让学生勇于担当,敢愿做志愿者,灵魂上得到升华。培养了小老师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语法部分对子互批互改互评,有效地提升了小老师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
责编: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