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赏泉涌忆修复
文/ 刘孟领
二月二,正是3月1日,趁周六,我们几个退休的,乘免费的“百泉之约巴士车”,高高兴兴的到百泉鸳水风景区玩耍,异常兴奋。
当下,邢台正处“百泉复涌”历史新阶段。为激发大家的大干兴市热情,市委、市政府决定开通了定点定时的百泉之约巴士车供市民沉浸式畅玩儿。一路上,我们看到了始发站达活泉公园的景色,邂逅了大开元寺万安泉的禅意,领略了邢襄创意小镇飞龙泉的神奇,聆听了东关街饮马泉的叮咚,品尝了华龙泉的甘甜,一路顺风的来到了名声鹊起的“百泉鸳水风景区”。
百泉鸳水风景区,是邢台的城市旅游重要亮点区域。该区包括百泉湖,狗头泉,黑龙潭等众多湖泉,总长32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清澈的泉水不断涌出,波光粼粼,成群的鸟类成群结队,你追我赶,大片的芦苇郁郁葱葱,好玩的假山观景平台、钢筋水泥桥梁、亲水平台和北大门的高大牌坊等等,一下子吸引了众多游客与亲子游活动,您看那热气球观光,您看那小火车巡游,您看那直升机巡视,您看那儿童演出,您看那美食买卖,好不热闹一一,有的观赏杏花的嫩芽,有的围辨灿烂的小花,有的手指摇曳的柳枝,有的追赶飞扬的蝴蝶,有的放着牵线的风筝,等等等等,这真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风鸢”,一派清朝.高鼎《林居》风光,仿佛进入现实版的"桃花源"。
也巧,正好在百泉鸳水公园大牌坊下,碰上了市水务局退休的靳师傅,他也是趁周末来这里游玩的。大家嘘寒问暖,齐夸邢台因泉兴城、文化兴市的好处。 靳师傅说,我在水务部门上班,知道一些咱们百泉修复的事儿。邢台百泉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农业灌溉区,较早的被开发利用。据百泉龙王庙石碑的记载,明弘治年间开挖河道,东引泉水灌溉农田,泉水充裕,碧波荡漾。20世纪末,当地人们充分利用泉水,有40个村庄受益,灌溉面积为3.57万亩。因为百泉这里的水源丰富,水质也好,有史记载的百泉稻晶莹剔透香甜粘润,百泉藕净白如玉甜脆爽口,百泉萝卜清脆可口甘甜适宜,百泉大葱皮白肉厚味道鲜美。当时大量的芦苇,也是冀南一带的苇加工业产品发源地。
只可惜,21世纪初,百泉区域断水,出现了干枯局面。断水的原因是缺乏合理规划和保护措施,沿线企业厂矿污水及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湖河内,那垃圾或工业废渣也控制不住,还有的乱挖鱼塘,出现了使河道淤积等问题。由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不仅给城市防洪带来重大隐患,还直接影响了整体环境。一段时间里,邢台多处泉眼逐渐减少,直至枯萎停涌。偶有泉水复涌,也是时短丶量少,不成规模。
2021年以来,邢台百泉区域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复涌新局面。这都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千方百计修复水生态,坚持节、管、调并举,引、畜、补发力的结果。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市浅层地下水与2018年同期相比回升8.29米。
在修复泉水方面,邢台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市建立保护泉水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百泉生态保护研究促进会,推出涵盖立法、规划、补源、节水、生态、监测、应急、宣传八大类别20条措施,多方联动,合力推进了泉水保护。”靳师傅说。
是的,邢台市加强泉水保护法规体系建设,修改完善《邢台市百泉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草案)》,建成了百泉泉域监测指挥中心,分析48眼地下水监测井和6处流量监测站数据,实时掌握百泉泉域岩溶水动态和主要泉眼状态,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为泉水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以法律红线守护生态绿线,切实做出了成效:体现了规划先行以水润城理念,创新了社会资本与赋能生态和经济双赢活力,重塑了太行泉城美丽邢台的文化魅力,筑牢了华北第一城邢台高质量发展之魂。无论你在公园,在路旁,在校园,还是在河岸,在湖边,人们泉赏、听泉、近水、亲水,“泉生活”已融入日常,整个城市因泉而兴,因泉而名,健康步入新历史阶段。 正所谓——
春风送暖展新姿,
园里芳菲斗艳时。
杏摇枝扬万千条,
绿柳拂岸翠烟势。
蝶飞戏舞娇花媚,
鸭鹭鱼追湖色诗。
浸润公园真陶醉,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联系电话:1536993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