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属于我(散文诗)
——写给三月八日丽人节
文/袁福珍 诵/雪花飞舞
在这一年3月8日丽人节喜悦的日子里,我忽然觉得天是那样蓝,地是那样的绿,春光无限,景色万分旖旎;
破土的野草在风中不要颤抖,不要迷离,肆意张望,为春天披上绿的春衣,绿意向柳尖和伊水的清波温存着,等待白杨树致敬,松树敬礼;让初春发出冬去的芬芳,留得跑道长、流水长,风儿更长;还有那伊通河中畅游的绿头鸭,不惧冰雪,不惧严冬,在风里在光里,在春日北去航行的浪花里,用翅膀拍打着水面,舞蹈欢唱,还有飞翔……
令人心怡的骑行女子健美的飞掠眼前,只留下跑道的红,火红的骑行服,火红的帽子和蓝色的车子,似天蓝中的一点红,渲染着,丽人远去,铃声和影子都去了远方,却留有淡淡的芳香;
年轻的妈妈,领着四岁的女儿,在岸边照虹桥和冰雪的丽影,时而妈妈给女孩整理一下帽子头发,时而牵手越过沟坎到水边看嬉戏的野鸭……女孩心中勾勒出了三月的画:天蓝云白草绿水碧,柳芽嫩黄,幸福的一生在此启航,和春花一样一样……
三月,这里——不属于我。
花白的头发,十年前就送走了82岁的老妈妈,她在天国里,我在田埂上在砬子山的山根下畅望,我们早已是天与地间永别,母亲的温情慈爱无法企及,徒留空梦;三月,再没有春天里采花、吹散蒲公英的种子,一只手帮我摘去头上的毛毛,戴上一朵粉红色的小花;
再也没有欢笑,奔跑着放风筝,风迷了眼睛,妈妈甜甜的唇,让眼睛睁开,更水灵更大,黑眼睛水灵灵亮晶晶;再没有了那温暖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阻止我的调皮:趟雪水,踩冰裂……再不敢有童年“假小子”的冲动,往冰河的树上倒挂,用柳条抽冰猴;再没有了被妈妈叮嘱,爱的珍惜、恐吓威吓,有的是泪花点点,回忆儿时三月的母爱,家乡伊通河的春花娇艳、丰灵、喜鹊的一次次飞鸣——
三月,不属于我,但她属于故乡的钟爱、温柔、春情,属于温暖、惬意的风;春风,十里百里千里万里,吹落月亮星星,吹皱冰河浪波,吹来白鹭飞舞,吹来黑土地野草的歌唱,吹来柳丝鸣唱的悠悠笛声,还有明天一垄一垄等待犁铧的深耕;
三月,属于鸿雁翱翔天际,春归戏水鸣唱的美丽,春景四方、花红柳绿的丽景奇迹,属于我读懂伊水的这一幅长卷,满满的诗情画意,无尽的情怀,丝丝缕缕的乡情;
三月,属于那枯黄的苇草,伸向冰雪河水,想蜕变成春的蝶,翻飞成一抹抹的绿;
三月,属于河畔的柳丝嫩黄得浸入冬天刚刚过去的心底,让我想折断、占有柳丝柳绿,把三月春柳柳烟叠起,夹进粉红色的日记;
三月,终不属于我,它属于大自然的风,伊通河的水,长白山的冰雪与巍峨,属于这片天地的春花和春绿;属于心中的歌,属于母亲的爱和新的天与地……
2025-3-8写于丽人节黄昏,伊通河畔。

作者:袁福珍,1962年生,长春市人。自小热爱文学。原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宣传中心主任兼《吉林党校报》主编(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关东兰亭书画会副会长兼关东兰亭诗社社长,长春市老年文友会副秘书长,长春市朝阳区作协常务理事,省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在《学习强国》《吉林日报》《春风文艺》《夕阳红》《中华周刊》《新长征》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理论文章百余篇。2018年5月个人抗疫空中诗会,开个人诗会先河。2020年3月组织策划朝阳区迎接春天抗疫网络诗会,影响较大。
朗诵:雪花飞舞 退休,喜爱朗诵,用心体会文字,用声音诠释文字,让文字乘着声音的翅膀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