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牺牲多壮志!——我读中篇小说《查果拉》
谢卫
我是在《小说选刊》2025年第一期上面读到这个中篇小说《查果拉》的。简单说,这是一部讲述边防战士戍守在海拔5500米之上的查果拉哨所,巡逻于永冻层与生命边缘,保家卫国,守护边疆的故事,全篇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情节,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斗场面,但它却让我读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更感觉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查果拉在藏语中的意思是 “鲜花盛开的地方”。然而,在实际的地理环境中,查果拉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海拔 5300 多米,周围的自然环境极为严酷,常年温度在一10℃,是永冻层,是生命禁区,几乎永远都看不到鲜花盛开的景象。
正如该刊《责编稿签》当中所写:“卢一萍以精妙笔触,于细微处雕琢,奏响新时代军人的缴昂乐章,酷烈与坚韧相伴,牺牲与奉献交织,岗巴边防营的战士们戍守在海拔5500米之上的查果拉哨所,巡逻于永冻层与生命边缘,保家卫国,守护边疆,长期戍守高原成为丁克一族的营长庞嘉陵,妻子怀孕临产仍主动请缨的副连长艾札达,患高原肺水肿未能及时下山救治而牺牲的一班长廖飞,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责任感与牺牲精神昭然,战友深情令人动容……”
它之所以让人读后为之动容,首先是它的戍边使命与家国情怀的交融。
“凌五斗将军曾经说过,查果拉官兵的牺牲是漫长的,默默无闻的,对身体的危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牺牲比战场上的牺牲更难承受,更难做到。”
“艾札达也说,当兵就要上战场。在和平年代,对顶嘎边防连的官兵来说,查果拉就是个战场。战场永远是吸引战士的地方。所以,顶嘎边防连每个官兵都把能驻守查果拉视为军旅生涯最高的荣誉。”
其次是成功塑造了立体而又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凝聚力与战斗力的集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查果拉哨所,亲身感受到战士们之间深厚的战友情谊。
第三是全景式展现了壮美与严酷并存的高原画卷。作者以细腻的文字描绘出西藏高原查果拉的独特风光与恶劣环境。“查果拉的天空湛蓝如宝石,洁白的云朵仿佛触手可及,连绵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银色的光芒。然而,这壮美的背后,却是高寒缺氧的残酷现实,每一次呼吸都像是与死神的较量。”“艾札达当排长的岗巴边防连海拔4800米,已经够艰苦了。他在那里待了三年,觉得自己对高原的生存环境已经适应,到查果拉也就抬升了500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没想到到哨所后,高原反应还是令他痛苦不堪。”
第四是质朴而又真挚的语言风格,作者以简洁明快的叙述方式,将查果拉哨所的故事娓娓道来,使读者能够轻松地走进战士们的世界。正如《责编稿签》当中所写:“卢一萍以精妙笔触,于细微处雕琢。”这种质朴真挚的语言风格,与小说所表达的戍边战士们纯粹而深厚的情感相得益彰,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戍边战士的敬意与赞美之情。
第五是让人礼赞的崇高的军人情怀。当货车司机洛桑问艾札达“你一个汉人,怎么取了这个名字?”
艾札达的回答是:“我爸在那里(阿里的札达)当过兵。我还有哥哥叫艾革吉、艾嘎尔,妹妹叫艾普兰,都是我爸当兵待过的地方。”读了这样的文字,让人不得不联想起咱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总之,《查果拉》以其深刻的主题、鲜活的人物、巧妙的情节、生动的环境描写和质朴的语言,成为一部展现戍边生活、弘扬戍边精神的优秀中篇小说。它让读者走进查果拉哨所,了解那些默默奉献的戍边战士,感受到他们的热血与担当,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文学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