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记散文
玉皇飞云
浙江东阳
徐 志 赓
玉皇山北向西湖,南近钱塘江,东接凤凰山,西连南屏、大慈诸山。山体挺拔高耸,山顶常有云雾飞绕,因而取其景名为“玉皇飞云”。
玉皇山在南朝梁时已有佛寺,五代吴越国时经全面开发,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开通山东麓慈云岭蹬道,又建祭天所用的“登云台”及阿育王寺等佛寺。至南宋,寺庙更有所拓展。明代,玉皇山寺庙改为道教宫观,山顶福星观及慈云宫在清代极为兴盛。

玉皇山介于西湖与钱塘江之间,海拔二百三十九米,凌空突兀,衬以蓝天白云,更显得山姿雄峻巍峨。每当风起云涌之时,伫立山巅登云阁上,耳畔但闻习习之声,时有云雾扑面而来,飞渡而去。
玉皇山,又原名龙山。远望如巨龙卧波,雄姿峻拔。风起云涌时,但见湖山空阔,江天浩瀚,境界壮伟高远,史称"万山之祖"。玉皇山与凤凰山首尾相连,有“龙飞凤舞”之美称。每年农历春节至清明的一段时间,杭嘉湖和苏州无锡一带的的香客蜂拥而至,福星观龙殿前香烟缭绕,人头攒动,盛况空前。平日里上山健身游览的人群,从清晨到傍晚络绎不绝,是一座深受百姓喜爱的旅游休闲名山。

玉皇山峰峦峻秀,奇石异洞,竹树交翠。在山腰紫来洞前,可俯瞰南宋皇帝亲身躬耕的“八卦田”。在山巅,有内看西子,外眺钱江,西望群山的“江湖一览阁”与“登云阁”。农历八月在山上可远观气势磅礴的江潮奇观。著名洞景紫来洞,上下三层、洞中有洞,深不可测。洞中常年紫气笼罩,阴凉潮湿。洞顶豁口旁有古人据阴阳八卦之说用以镇压杭城火魔的七星缸。一旁七星亭上的一副对联写得好:
七星缸,八卦田,紫来洞天,皆神工奇构;
东浙潮,西湖景,龙山胜迹,极武林大观。

玉皇山中又以遍藏古迹而称胜。自西湖翻山去江干一带的慈云岭古道,开通已逾千年,岭南山坡上有五代时期的石窟造像,共两龛七尊,是西湖现存年代最古老、保存最完美的石刻艺术品之一;天真山(玉皇山南部山岭的称谓)南麓天龙寺内的石刻造像,镌刻于吴越国末期(965),一堂三龛,亦为七尊,十分珍贵。此外还有钱王郊坛(老玉皇宫)、南宋郊坛、天真书院等古迹散落在山间道旁。
山顶的福星观原为清代所建,主殿内曾供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现虽不存,但有木雕玉龙供人参拜,因又称“龙殿”。殿侧的白玉蟾井,凿于南宋年间,虽处山顶却常年不涸。 玉皇山的山林景色十分优美,不论从哪个方向上山,石径始终盘绕在绿树翠竹之中。山间岚气成云,幽深静谧。

八卦田位于玉皇山南麓,是南宋皇帝祭祀农耕的地方。所谓八卦田,是因为田分八块,中间为一圆形高埠,状如八卦,故有此名。这里四周平畴连片,当地农民在各卦上栽种了不同颜色的农作物。由于季节变换呈现的景色各不相同,登高俯瞰,别有一番情趣,明代文人高濂曾在《四时幽赏录》中写到:
“春时菜花丛开,
白天真高岭遥望,黄金作埒,碧玉为畴,江波摇动,恍自杳然,更多象外意念。”八卦田旁,还有五代吴越国王妃吴汉月的古墓葬。

诗一首
玉峰耸立钱塘侧,
岭上飞云,
水面皴银,
叠崦层峦入妙神。
闲来独坐登云阁,
朝捧初暾,
夕抹斜曛,
表里湖山殢*一尊。
殢拼音:tì
解释:
滞留:“进乏梯媒退又难,强随豪贵~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