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教育关乎未来,关乎成长,但当前教育领域的功利化、短视化问题正侵蚀着教育的本质。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勇在文章中深刻剖析了这一现状,呼吁清理教育乱象,守护教育初心。教育不应仅仅是分数的追逐,更应是全面发展的培养。如何在高考的“高利害性”下平衡应试与素质?如何在追求升学率的同时保障教育公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从教育功利化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危害并提出建议,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政府到学校,从教师到家长,共同守护教育生态,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希望这篇文章能引发更多关注,推动教育回归初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清理教育功利化,守护教育初心
张庆明
读完《政协委员张志勇呼吁:清理七种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加快修复教育生态!》这篇文章,我深感震撼。文章深刻揭示了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功利化、短视化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侵蚀了教育的本质,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深知教育对个人、家庭乃至国家的重要性,也深刻认识到清理教育功利化行为的紧迫性。
文章中提到的七种教育功利化行为,让我看到了教育在某些地方已经严重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宣传、炒作高考升学率,重奖升学率高的学校,这种片面的教育政绩观,让学校和教师将工作重心完全放在提高分数上,学生的全面发展被抛诸脑后。违规争抢生源、提前结束课程备考、不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这些行为看似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实则是在透支学生的未来,加剧了教育的内卷化,让教育失去了应有的温度和人文关怀。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选拔机制,其“指挥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教育的功利化倾向。高考的高利害性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过度关注分数和升学率,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不仅导致了应试教育的盛行,还使得学生在追求高分的过程中,失去了探索兴趣、发展特长的机会,甚至牺牲了身心健康。可以说,高考指挥棒的局限性,是教育功利化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教育功利化的现状与危害
教育功利化现象并非新问题,但近年来其负面影响愈发显著。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将大量资源集中于少数“尖子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为了提高考试成绩,不得不采用“题海战术”,牺牲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家长为了孩子的高考成绩,不惜重金投入课外辅导,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学业负担。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模式,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
教育功利化还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地方为了打造“名校”,将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形成了“超级中学”现象,而其他学校则因资源匮乏而难以发展。这种现象不仅加剧了区域教育差距,也破坏了教育公平,违背了教育普惠的原则。
二、高考指挥棒的“高利害性”与教育功利化的关系
高考的“高利害性”是教育功利化的重要推手。高考作为高等教育的入口,其结果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围绕高考展开了一系列应试行为,这种行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高考的高利害性还体现在其对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上。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也与高考成绩挂钩。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使得学校和教师不得不将精力集中在应试教育上,忽视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清理教育功利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功利化问题的存在,不仅违背了教育的本质,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清理教育功利化行为。
张志勇委员提出的建议,为修复教育生态指明了方向。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制定具体表现清单、纳入考核与问责机制、纳入教育督导常规内容,这些措施环环相扣,既体现了问题导向,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功利化问题,仅靠这些措施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从高考改革入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扭转教育功利化的不良倾向,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
四、全社会共同努力,守护教育初心
教育功利化、短视化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切实履行教育管理职责,加强对教育行为的监管,推进高考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教师要回归教育初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不被功利化的评价体系所裹挟;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不盲目跟风,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只有各方携手,才能形成教育的良好生态。
五、展望未来,让教育回归本质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需要我们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我们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分数,而忽视了孩子的未来。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需要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然而,功利化、短视化的教育行为,却让许多孩子的童年失去了应有的色彩,他们的创造力被压抑,个性被磨灭,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让我们共同努力,清理教育功利化行为,守护教育初心,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让教育真正成为点亮孩子未来的明灯。教育的未来,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更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让教育回归本质,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

作者:张庆明,泰安市政协原副主席、泰安市一级巡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