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杂协文艺志愿者
走进三转一响博物馆
石广东
3月7日下午,淄博市杂技艺术家协会文艺志愿者走进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参观三转一响博物馆,唤醒了时代记忆,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转一响”博物馆始建于2017年,坐落在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内,是受国家工信部推荐的全国唯一一家收藏、陈列、展示“三转一响”时代记忆的民间综合性民间博物馆。
博物馆馆藏展品一万余件,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标志性产品。“讲好中国故事”这些老物件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张维杰教授从山东理工大退休后,热衷于工业品收藏,倾全家之力,办起这家淄博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展示了工业文化遗存魅力和老百姓的乡愁故事,也生动记录着社会的变迁。成我国工业品三转一响收藏大全,为工业遗产保护与传统文化传承作出辛勤努力与无私贡献。被评为感动淄博年度人物。

张维杰馆长介绍:“我们将这些陈展品,同咱们中国轻工业史,以及轻工业发展历程,有机融合到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的思政课教学中,充分挖掘每一个展品背后的故事。使思政课教学更加真实、更加接地气。

踏入博物馆一间间展厅,历史气息浓郁,空间里充满复古元素;大家认真听着张馆长讲述那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回味着自己年轻的记忆,满足了此行的初衷。

大家围在那些老旧自行车旁,相互讲解着自己的成长记录,把这些器物的历史特点融入了自己的记忆年轮。
这是受国家工信部推荐的全国唯一一家以多类器物展示时代主题的综合性特色民间博物馆。 被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委托开展“工业强国少年行”工业文化研学活动,成为全国第一批承担任务机构之一;是大学生赋有工业元素劳动课程的新平台。

张洪副主席兼秘书长与张馆长亲切交流
大家看到,有开国大典同款立式麦克风、一百多年前瑞士专门为中国皇室生产的钟表、欧美国家最早在中国设立领事馆使用的留声机、一战后德国生产的自带发电机、打气筒和维修工具的自行车。

抗日英雄马耀南司令骑过的自行车成为镇馆之宝。

还有周村生产“限量版”的手表、“双喜”牌电视机、“千里马”自行车、淄博无线电一厂到十三厂所生产的各类电子产品……除专设“淄博无线电工业溯源”展区、《周村音韵》展窗外,馆中其他展区也时常可见淄博乃至周村的标识,件件藏品都寄托着张维杰那份浓浓的乡愁。

这个博物馆的一大看点,是把藏品进行维修,使它们活起来,转起来,响起来。人们真实地看到:这里的收音机能响、电视机出影、缝纫机能转,自行车能骑,演电影能看,录音机能唱。张维杰馆长说得好:“转的是乡愁, 响的是传承”。
在全国博物馆,让藏品活起来,转起来,唱出来,跑起来;张维杰独树一帜,是个创举。

在电影机前,协会监事石广东激动地说:“40年前,我们村从武汉军区政治部购买了长江牌16毫米放映机。我经常在村中心广场放映,或到周围村庄包场放映;哪个村有结婚、参军的人家都包场电影答谢老乡亲”; 说着他忍不住在放映机上操作着。

从周村区广播站的扩音器里,传出清晰的《东方红》乐曲和播音员宫平那嘹亮的节目预告。

三位女士在喜庆的婚房体验了一把当年的感觉。
参观后大家深受鼓舞,纷纷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三转一响博物馆就是有力的实物证据。我们文艺志愿者,一定要传承好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