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作者:张顺富
心海里流出的圣洁之水
——读《美丽查干湖》
王立民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张顺富先生生态散文集《美丽查干湖》2024年5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生态散文集最大特点就是大道至简、浑朴自然,于朴实、朴素语言中饱含了浓烈的赤子情怀和家国情怀。
顺富老师是从吉林省西部中国十大淡水湖——查干湖北岸的马营子村走出的作家。他说,“自己是喝查干湖水长大的,查干湖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湖,退休了,有更多时间回家看看、住住、写写,加入查干湖文学群落,用文学擦亮查干湖金字招牌。”
我曾几次陪着顺富先生回他的老家马营子村省亲,或者清明前他给已故长辈上坟,或者春节前他给亲人们送去柴米油盐和春天暖流。
我亲眼见证了顺富先生做人作文的赤诚,他对生养自己的土地及那片土地上的亲人们充满了无限的敬爱与感恩。他对查干湖一草一木谙熟于心,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这,就是他创作查干湖生态散文得天独厚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内驱力!因此,他创作查干湖生态散文,本质上,是一种灵魂的回归,是一种情感的喷发,是不吐不快的心灵写作、真情写作。说起亲情写作,最震撼我心灵的是《大嫂》那篇。
该文写于2022年的5月6日,也是他大嫂仙逝那天。民间一直有“长嫂如母”“长兄如父,老嫂比母”的说法,文中最后写道:“大嫂走的那一天,正是我的生日。8年前,二嫂走的那一天,也是我的生日。两位老嫂子,生前对我这个小弟,都给予过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帮助。放心吧,小弟永远不会忘记两位嫂嫂的恩德!大嫂安息吧!你一手帮扶长大成人的弟弟妹妹们永远怀念你!我们一定尽自己绵薄之力,帮助侄儿侄女们更好地成长,让晚辈们和谐生活在我们日益美好的社会里!”
作家生日与两位嫂子的忌日,发生在同一天,冥冥之中的天意,作者将这一细节不动声色地写进去,让人无法不联想到亲情,那种没有血缘关系又胜过血缘关系的亲情——“我1岁多时,父亲去世,家里比大哥小的,还有我们5个兄弟姐妹。为了生计,母亲风里雨里在外奔忙,家里事务全由大嫂操持”他感恩大嫂,是的,恩在哪儿,亲情就在哪儿。
顺富老师对查干湖满腔赤子情怀,既表现在对待亲人、亲情上感怀和感恩,也表现在对查干湖自然生态及一切生灵的体恤与关爱。
第三辑的12篇美文,除了《绵羊》《红骏马》两篇,其他10篇均是写查干湖自然界的动物。这些篇什,我都是反复阅读的,读出了其深刻的内涵,分明是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与之和谐相处。
比如《蜻蜓》,读后我曾掩卷沉思:虽然,蜻蜓的寿命只有短短八个月左右,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小生灵,在抗日的年代漫天飞舞着,正是因为它们的漫天飞舞,才保护保佑了伤员和乡亲,所以我说,每一只蜻蜓都具有特别的灵性。
顺富先生写此文时,肯定是灵光突现,不仅仅表明了儿时记忆的扎实,更表明一个作家的家国情怀。是啊,人,实实在在应该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自然界的生物链,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宇宙间的一切众生。万物皆有灵性。
为此,作家在《獾子》的结尾处深情地写道:“时隔60多年,不知家乡的西山上,查干湖獾子还有多少只?真心希望查干湖畔的野生动物多得还像60年前一样!”怜爱万物,心怀美好,憧憬未来,没有一颗悲天悯人的爱心,没有大爱的赤子情怀,是不可能有这样打动人心的真情滚烫文字。
一个作家难以逃脱自己的经历,而最难逃脱的则是故乡的经历。顺富老师在后记里也坦言:“我从小在查干湖畔长大,从四五岁时,查干湖畔的一草一木、一个个发生的故事,我都记得。从小在湖边抓蝈蝈、逮蜻蜓、打山鸟、挖苣荬菜、挖小根蒜、挂鱼、游泳、划船、割碱蓬草、捡鱼干……我都亲身经历过。
查干湖60多年的变迁,查干湖山水、人文逸事,我大都聆听和体验过,我写起来得心应手。”作家些什么?顺富先生《美丽查干湖》给我一个响亮的回答——作家应该写自己最熟悉、最热爱的生活!正是顺富先生像熟悉自己手掌心一样熟悉查干湖的山山水水及水里的鱼、天上的鸟,生活给顺富先生的馈赠,经过六十多年的发酵,一篇篇带着泥土芳香的生态散文,倾心倾情奉献给了读者,奉献给了养育过他的大地。
顺富先生的文字,或怀旧,或念新,所抒发的都是真情实感,没有一丁半点的矫揉造作,有的只是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乡土气息在文章中的弥漫,如果没有文化的大视野作基石,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多在文章的结尾或段落的结尾,简短几笔,就将叙事升华为哲理——这叫文学上的“四两拨千斤”,无形中增强了文章的深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顺富先生的生态散文,已经贴上了自己的标签,那就是一个独特的词根,他的母亲湖——查干湖!文学创作解决了“写什么”之后,接下来就要探求“怎么写”这一课题。
顺富先生是文学创作的多面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8年前,他还创作了长篇小说《查干湖》发表在《作家》杂志上。他一针见血地说,“细节是文学的生命,也是散文的生命。”
作家靠作品说话,顺富先生所写的查干湖生态散文,几乎篇篇都有波澜起伏故事、栩栩如生人物,更有令人过目不忘的细节。细节是珍珠,一个个细节串起来,就是一条光彩夺目的文学艺术项链。
比如《燕子》这篇美文中,就有多个细节描写,这是其中这样写道:“……劳动之余,4只燕子站在我家晾衣绳上喁喁交谈。边谈边相互用喙打理着羽毛。”“我家的燕子好像是燕群的首领,在我家长长的晾衣绳上,经常有上百只燕子聚会。听我家那只长着紫色尾翼的燕子讲话,有时开会时间长达半个小时,然后分别向湖边飞去。”试想,没有这种生活经历,凭想象,无论如何是写不出来的。
再比如《蝈蝈》这篇美文,这样描写:“豆蝈蝈翼翅只有草蝈蝈一半左右长,长得短胖,叫声清脆,节奏感强。豆蝈蝈的绿颜色和豆秧接近,很不好抓。豆蝈蝈肚子长得胖,两边翼翅短短的,叫起来声音洪亮短促,没有草蝈蝈叫声长。豆蝈蝈和草蝈蝈一同叫起来仿佛就是男女声二重唱,亦如琴瑟和鸣,既美妙动听又和谐欢快!”多美的细节描写啊。同样,读到此处,我不禁联想起自己儿时捉蝈蝈的情景——只不过,我,我们一些舞文弄墨的,往往是生活的“过客”,而顺富先生则是生活的有心人,是生活的“打捞者”,将儿时美好记忆,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呈现给广大读者。修辞立其诚。
全书另一个妙处,就是不事雕琢,多是那种白描手法,这不禁让我想起“文学创作的最高技巧就是无技巧”那句经典的话。读罢全书,不妨可以这样说,顺富先生生态散文的文笔,已经形成他独有的自家气韵,是那种“作者笔下有,多人笔下无”的气韵。这种气韵,可以用16个字概括,那就是:平实无华,文字简练,大处着眼,小处落墨。甚至可以这样说,即便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美丽查干湖》,也觅不到一星半点儿当下某些写散文的作者所犯的那种“文字看上去很华丽,但那是一种空洞的华丽,苍白的华丽”的通病。而且,顺富先生的美文,没有冗长的句子,多是短句,使人读起来很是轻松。读顺富先生生态散文集《美丽查干湖》,读着读着,就会情不自禁想起草根儿、大地、平民、良心、感恩等一些温暖而明亮的词语,眼前出现波光粼粼的塞外江南及冰湖腾鱼的世界奇观。说到底,顺富先生《美丽查干湖》清纯文字,就是他心海里流出的圣洁之水,读后令人为之感动、甚至动容。
2025年1月1日写于松原市

【王立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作家协会主席,《松原日报. 查干湖副刊》主编,著有多部文学著作,获得“长白山文艺奖”、“吉林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编辑制作: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