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人
文/张学东
这是一个怪人!小镇上的人都一致认为。
回想起来,我认识这个名叫黄丙强的中年男人的时候,他大概五十岁左右,而我还不到十岁。那时,一到炎热的夏天,整个一个暑假,我和邻居几个娃儿,几乎成天就泡在绕古镇而过的南广河里,精瘦的身子经日晒水浸而呈现油黑晶亮的黑猴模样。也就是这样五黄六月的日子,大多时候,我们在河岸上就会碰到这个男人,不管晴天雨天,都戴个边框破损毛边的草帽,静静坐在岸边的一块石头上,用一根长长的竹竿钓鱼。
男人沉默寡语,身子一动不动,两眼静静地盯着水波荡漾的水面。我们从他身后的土梗道上嬉闹着跑过时,他也没横过眉毛怒怼我们。
黄丙强似乎钓鱼纯粹是度时光,钓到的小鱼儿,他几乎没带回家去,常常就送给我们娃儿些。他静静地蹲在一旁,看着我们用南瓜叶包裹着小鱼儿,就在河岸边用干枯的柴草烧烤来吃。他一条烤熟的小鱼儿也不吃,递给他,直摆手。看到我们吃得满嘴糊黑,他露出难得的笑容。我感觉得出来,在他不苟言笑的冷峻脸庞后面,有一种对娃儿天性的亲近。
我记得,有时他没有钓鱼的蚯蚓了,我们这几个娃儿,心甘情愿大老远跑去镇尾的那个大垃圾场,帮他挖一包用芋菏叶包着的蚯蚓来。这样做,除了他把钓来的小鱼儿送给我们烧烤来吃外,还因为他救起过下河洗澡、踩水的娃儿,让我们打心眼里佩服。南广河看起来水流潺潺,波涛不兴,似乎很平缓温顺,但有几段回水深凼,每年酷暑都要淹死一两个下河贪水的娃儿。有一次,我就亲眼见到他把一个七、八岁的娃儿从石缸沱深水中捞起后,闻讯赶来的父母,一下扑倒在还穿着湿淋淋长裤的黄丙强脚下,千恩万谢。
我后来从大人们的口中得知,小镇上的人们之所以把黄丙强看作是一个怪人,除了他沉默寡言的表象外,更主要的是他一个有固定工作的大男人,却不讨一个婆娘,就一个人孤孤单单生活。早晚时光,看到他一个人左手拿一根钓竿,右手提一包装着蚯蚓的废塑料袋,从小镇街道上凄凄清清走过时,街头巷尾爱扎闲堆的大妈媳妇们,便指着他落寞的背影,摇头叹息。
就在那次我亲眼见到黄丙强抢救起落水的娃儿,回家后我绘声绘色摆谈起惊心动魄的救人场景,父亲听后,感慨一番后沉默不语。从父亲口中得知,他与黄丙强是同批战友。黄丙强是参加边境作战获得二等军功的伤残军人,转业回到小镇,主动要求分配到供销社仓库当保管,说自己文化低,不适合坐办公室。随着供销社业务逐渐清淡到解体,他大部分时间清闲着,就去河边钓鱼打发时间了。
关于黄丙强为啥独自一人不成一个家,我从父亲与母亲的交谈中得知多年前发生的一件怪事,这黄丙强入伍前与一个姑娘有了婚约,双方父母都换了八字。但黄丙强转业回到地方,却死活不愿意与姑娘成亲。女方家认为他是居功自傲,嫌弃她没有工作,作气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不得不远嫁他方。以后,有媒人陆续上门提亲,但黄丙强似乎害了迷症,对谈婚论嫁一点不上心,就一个人孤单生活到他突然离世。
他的离世,确实突然,但冥冥中似乎他就选择这样悲壮地离开。他的离世,也揭开了他这么多年让小镇人们诧异的独身生活。
他离世那天,我已到外地读书了。十多天后,我放暑假回到小镇,听父亲唏嘘长叹起那天的情景:七月中旬酷热的一天中午,有两个随大人来小镇走亲戚的外地娃儿跑到石缸沱去踩水,先是在浅水的地方溜达,踩着踩着,娃儿心性大发相互泼水追逐打闹起来,不想两人一下掉到深水凼里了。
当时是中午,石缸沱河边阒寂无人。刚拿着钓竿走到河边的黄丙强听到两个娃儿的呼叫声,匆忙丢下钓竿,向娃儿落水的地方大步跑去。跑到河边,他甩掉上衣,长裤没脱就扑向了河中。那天有点涨水,娃儿挣扎中被湍急的河水冲到了下游更水深的区域。
黄丙强见情势危急,双手挥动几下大把便游到远一点的娃儿,一手从腋下抄紧娃儿,另一手划拨河水挪到了岸边。这时,他已是气喘吁吁、疲累不堪,但看到另一个娃儿在河面扑腾,渐渐要没入水中,他来不及歇息,便又转身扑入河中,向娃儿游去。抢在娃儿即将落水前,他一把抓住了娃儿手臂,向河岸竭力游去。
此时他已筋疲力尽,好在临河街的人家听到河边的呼叫声,有两个人跑到河边,跳入河中,从他手中拽过几乎昏迷的小娃儿。而他在送出娃儿后,脚下的长裤似乎被水下的一根枯枝缠住,他已没有力气挣脱,一下就被带入水下了。等到那两个熟水的男人把小娃儿挪到岸上,转身搜寻河面时,他已踪影全无了。
两天后,黄丙强的尸体才在下游一公里远的地方打捞上岸,他的长裤腰带还死死拴在腰上。父亲和他们那批同去的几个战友,一直守在岸边。尸体上岸后,父亲和战友专门在河边搭了一个帐篷,隐秘地为他脱掉长裤清洗身子。
我不无哀婉地叹息说,要是他不穿紧长裤救人,也许就不会死去了。
父亲听了,以肃穆而庄重的语气告诉我:在边境的一次作战中,一颗子弹打中了黄丙强两胯的部位!
我终于明白了,他多年前为啥毁掉了婚约,而后来每次下河救人,他都紧紧穿着长裤。
这,就是一个边防退伍军人深藏多年的秘密。
作者简介:
张学东,男,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高县作协第一届主席,现供职于四川宜宾高县文广旅局。已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作家文摘》《小说月刊》《中国民族报》《中国档案报》《四川文学》《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旅游》《农家书屋》等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百万余字,获两届阳翰笙文艺奖,四川省“风韵巴蜀,物华天府”征文一等奖,四川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群众文学创作征文活动小说第一名,第四届“秉承杯”征文大赛诗歌类一等奖,浙江省第六届“藕花洲杯”廉洁故事征文三等奖,广东佛山“筑梦佛山·我与宪法”全国文学创作大赛小小说二等奖。公开出版散文集《爱在家园》、《这方水土》、《且行且歌》、《风景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