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风在动,云在动》
作者:月亮
周末隔壁老王(老公)去河滩垂钓,顺便带着我。
在家总是头疼,最喜到河滩公园和伊河边遛弯。看清清的河水素心波澜,看河里的野鸭悠闲的嬉戏,看河对岸的柳树泛起深绿,看远方林立的高楼大厦伟岸的孤寂。忽然,想起我家狗子妞妞,皮皮母子俩你追我赶玩闹的惬意,后悔忘了带着俩宝贝出来啦。
电动摩托车后座里不知何时放的香甜酥脆大米糕,历经多日憋闷,早已变得软软糯糯散架松骨。用手一把一把撒到河里,偶尔,散落在地上的米粒引来一只鸟雀的啄食。原本是希望喂食河里的生灵,白天它们不敢出来,到了夜晚才是它们的天下,因为,夜晚的黑给了它们无限安全感。
河岸上荒草秸秆堆砌的凸起,像是茫茫戈壁滩上的一个闲置的岛屿。拿出雨披铺展,头枕着包包躺下休憩,眺望天海,一汪宝石蓝的明镜延伸无涯。任凭风吹在脸上,吹乱头发,日光浴的美好,让懒懈的身心得到又一次握手言和的机会:春天来了,春天的阳光暖暖的照拂着大地,春天的气息,真好!
手机里的每一首轻音乐慷慨的、恣意的、煽情的释放着优雅。无论是热情或是舒缓,无论是沉稳还是灵动,随时记录着心窗所见所闻的跌宕起伏,这些美好的情愫助长了我思想的梵唱。
生活的馈赠是那么平凡而珍贵,是那么若不经心而又专注奇特。嘴巴的意愿是不可说,不可说,但,却违逆不了文字传递出的缄默情怀。
今天清晨,微友给我发来几首自创的古诗词,意在鼓励我振作,诗词意境人间烟火味十足,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作品承载着一个初学者的细密的慎思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是一个老人的生活日常,也是启迪人们,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只要心存美好,也能衔墨成章。倒应验了一句老话:“眼里有光,心里有爱,目之所及,皆是星辰大海”。
今天清晨,也想去拜访微友,微友临时有事只好作罢。这说明一个道理: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原以为约定好的事情,也不是一成不变,这小小的改变,何尝不是一次新旅,一次成全。不然,今天的我又怎能看得到蓝天广博的胸怀,怎能享受日光浴下思遐的静言呢!
佛家《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意思是说:有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之说,所以很多修行人对此避而不谈,这是对不见他人过的误解。而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是修道人能够站在对方立场,换象思维,能够理解对方。
每一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丽,每一天,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每一个瞬间,都有成长的感悟。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一个人独处的枯燥瞬间,一篇温馨从容的心灵随笔就这样诞生了:阳光下,风在动,云在动,我心永恒。
2025.3.9.
作者简介:刘利峰,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诗人,笔名月亮,紫瑜,出生于1972年,河南省洛阳市人。现任大陆新闻中心记者,佛教艺术杂志社记者,时代星报特约记者,CcTV中国中文电视台《健康中国.我是中医》栏目影视委员会副主任。自2012年3月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童话故事,散文,游记,报告文学、古诗词和现代诗歌等。其人生理想是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人性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