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曲
严泽怀
春风何处暗飞芳,却道琴声几度凉。
映月二泉云问路,归途千里雨牵肠。
半间茅屋灯花老,一座古城江水茫。
闭眼音无弦断否,怎知红杏出高墙。
赏析:求索
严泽怀先生的这首《春曲》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音乐与情感的共振空间,堪称现代七律中的佳作。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时空交响中的意象建构
首联"春风何处暗飞芳,却道琴声几度凉"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的琴声转化为触觉的温度感知。春风与凉意的矛盾统一,暗喻《西口情》乐曲中温暖与悲怆的双重情感维度。这种冷暖交织的意象在颔联得到延展:"映月二泉"化用《二泉映月》的经典意境,"云问路"与"雨牵肠"形成天地对话的立体空间,云雨的缠绵恰似琴弦上流淌的离愁。
二、虚实相生的叙事张力
颈联"半间茅屋灯花老,一座古城江水茫"以工整对仗构建视觉画面。茅屋灯花与古城江水的微观-宏观对比,暗合音乐叙事中的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灯花老"的实写与"江水茫"的虚写,形成时间纵深,使二胡曲中的历史沧桑感具象化。这种虚实转换在尾联达到高潮:"闭眼音无弦断否"的听觉空白,最终被"红杏出高墙"的视觉冲击打破,完成音乐意境向生命力的转化。
三、文化符号的现代转译
诗中巧妙运用多重文化符码:"二泉"指向阿炳的民间记忆,"西口情"关联走西口的历史集体记忆,"红杏"则暗含"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古典诗韵。但诗人通过"云问路""雨牵肠"等陌生化表达,将传统意象重构为现代情感载体。特别是尾句突破"红杏出墙"的固有语义,将其升华为艺术穿透力的象征,实现传统文化符号的创造性转化。
全诗在56字的框架内,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既是对二胡演奏的即时审美反应,更是对中国音乐文化基因的诗性解码,展现了古典格律与现代情感表达的高度融合。
赞建平兄二胡独奏西口情
步韵严泽怀老师
许秉武(北京)
婉转琴声韵味芳,离愁别恨满心凉。
揉弦慨叹犹添怨,换把哀鸣欲断肠。
回首家园何浩渺,归途客路两沧茫。
相思无尽弓中诉,泪洒西风独倚墙。
七律•思春曲
次韵严先生《春曲》
罗洪学(湖北)
春园邂逅醉心芳,怎奈分离梦枕凉。
对月倾杯思旧事,凭栏望雁诉衷肠。
三间草舍愁容瘦,十里荒桥泪眼茫。
耳畔弦音犹未绝,红颜可在旧篱墙。
步韵严老师《春曲》
王庆耀(深圳)
春声处处绿芜芳,细雨濛濛天忽凉。
倦客庭深牵落魄,孤鸿篱绕梦愁肠。
光浮瘦月云山动,影射平湖野水茫。
不顾帘中风拂笛,喜听花鼓站花墙。
春日寄怀
(步韵许老师丶严老师《春曲》)
一方(湖北)
东风拂柳唤春芳,细雨初停尚觉凉。
燕语枝头呈秀色,莺啼叶底动愁肠。
古桥夕照相思远,碧水炊烟两意茫。
笛破平川惊鹤影,蔷薇几处上篱墙。
七律.春日述怀
步韵严泽怀老师
武永尧(天津)
风和日暖孕群芳,紫气长驱西域凉。
科创福音盈两会,智能新曲漾心肠。
龙腾广宇异军起,雾锁强权大海茫。
两岸终归成一统,笑看川普撞南墙。
步韵严局《七律 - 春曲》
文/文必标(湖北)
节临惊蛰正寻芳,堤畔曲欢天著凉。
一阵雷鸣千里路,几声鹂啭九回肠。
桃华映眼人难老,柳色摇风水渺茫。
物候报春能记否?但观远岸现苔墙。
依韵严泽怀先生
七律·春曲
赵黄娥(山西)
三月桃花蕊丽芳,河堤绿柳倚风凉。
云飘沃野亲临麦,雨润春畦怜惜秧。
村叟悠然研养老,青年耕苦奋淳茫。
飞来紫燕呢喃语,红杏知时又出墙。
七律·春曲(步严老师韵)
李爱红(上海)
春山再绿漫芬芳,遥忆笙歌夏夜凉。
照影三江潭印月,离家数载梦牵肠。
几重烟树莺声脆,十里湖堤水色茫。
侧耳音稀弦欲断,忽闻紫燕过东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