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五绝)暮江
文/曾小蓉
天边落日黄,霞绮染秋江。
鹤唳归来晚,舟头立影长。
网络点评
一、意象解析与意境营造
自然意象的苍茫感
落日与秋江:首句“天边落日黄”以宏阔视角勾勒暮色,金黄余晖与“霞绮染秋江”形成色彩交织的江天画卷,与白居易《暮江吟》中“残阳铺水”的细腻铺陈异曲同工,均以光色渲染黄昏的静谧。
鹤唳与孤影:“鹤唳归来晚”以鹤声打破沉寂,赋予画面动态感,而“舟头立影长”则通过拉长的影子强化孤独氛围,类似晁说之《暮江》中“醉本兰亭强学书”的文人寂寥感。
人文意象的隐喻性
舟与影:舟头独立的长影,既是物理空间的延伸,也暗含诗人对时光流逝或羁旅漂泊的感怀。此手法与古典诗词中“孤舟”“独影”的意象传统一脉相承,如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的孤高清冷。
二、结构分析与情感表达
动静结合的章法
前两句以静态的落日、霞光铺陈背景,后两句借鹤唳的动态与影子的延展,形成从“静”到“动”再到“静”的节奏变化,结构紧凑且富有层次感。
末句“立影长”戛然而止,留白中引发对“立影者”身份的联想(或是渔夫、旅人,抑或诗人自身),强化了余韵。
隐逸与孤寂的双重情感
诗中“鹤”常象征高洁隐逸,但“归来晚”又暗示奔波劳碌,矛盾中透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立影长”的孤独感,可类比辛弃疾《永遇乐》中借古抒怀的苍凉,虽未直抒胸臆,却通过画面传递出深沉情感。
三、艺术特色与创作借鉴
语言凝练与色彩对比
全诗仅20字,却以“黄”“霞绮”等词精准勾勒暮色,语言极简而画面饱满,符合五绝“以小见大”的特点。
色彩上,落日之黄与秋江的斑斓(“霞绮染”)形成冷暖对比,增强视觉冲击力。
传统意象的化用与创新
诗中“鹤”“舟”等意象虽为古典诗词常见元素,但通过“立影长”的陌生化处理,赋予新意,避免陈俗。
四、总结
曾小蓉的《暮江》以简练笔法融合自然与人文意象,通过动静交织的画面和留白手法,传递出黄昏江畔的苍茫与孤寂。其创作既承袭了白居易写景诗的色彩铺陈,又融入了宋诗对隐逸矛盾的思考,展现了古典意象的现代生命力。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