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雨中游龙门石窟
文/刘玉伟
1990年5月,我和好友第一次游龙门石窟。2024年4月,我和老伴还有好友,跟吴玲团队第二次游龙门石窟,2024年11月份,我和老伴又跟和爱第三次游龙门石窟。这一次,我们是在蒙蒙细雨中游的龙门石窟。
2024年4月来龙门石窟,我老伴因在南京中山陵不慎伤到了腰,她在龙门石窟就没有朝里面走,就在门口照了几张照片,就坐在路边的石凳子上,等我们几个从里面出来后,大家一块走出景区。我们几个人那天在里面也是走了一点点,还没有走到被国内外游客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世上最美的雕像”的卢舍那大佛那里,就又原路返回了。
2024年11月18日,我们跟西安和爱的会员,在西门加油站那里乘坐旅游大巴车,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旅游。早上8点从西安发车时,小雨就下个不停,我心想陕西下雨,河南不一定也会下雨,谁知道一路上小雨就没有停过。下午快两点到龙门石窟后,小雨还是下个不停,我们所有人只能打着雨伞,在景区里游览。
地接导游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姑娘,她姓赵,就是洛阳人。她给每一个人都发了一个耳麦,就一边走一边给大家讲解着龙门石窟的来龙去脉。这次雨中游龙门石窟,和前两次游龙门石窟的感受真的不一样。尤其是我老伴,弥补了上次没有好好游览龙门石窟的遗憾。
那天小雨一直下个不停,龙门石窟里面青石板的路面,被雨水冲洗得都能照出人影来。我每一次走上高高的台阶,放眼望去,在蒙蒙细雨中,悬崖峭壁上的一个个石窟若隐若现,似乎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静静流淌的伊水河,雨点落在水面上,就会形成阵阵涟漪。河边的柳树在秋风中摇曳,又带来阵阵清凉。就是这阵阵秋雨,也挡不住游客们游览和瞻仰石窟的心情,那五颜六色的雨伞,也成了景区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已经是第三次来龙门石窟了,知道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而终于清末。历经十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建造时采用了大量的彩绘,今大多数早已褪色。龙门石窟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那尊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卢舍那大佛更是名扬天下。
我们去年4月份来的时候,还没有走到卢舍那大佛,就转身原路返回了。这次听地接导游小赵姑娘说,在龙门石窟是不走回头路的,卢舍那大佛离出口处不远,从出口出去过伊水河大桥,就快到返程的景交车乘车站点了。
卢舍那大佛所在的窟龛也叫龙门奉先寺,摩崖像龛南北宽36米,东西进深40.70米,为一巨型露天窟龛。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佛,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头部高4米,耳朵长达1.9米,身披袈裟,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发纹,双目弯如新月,附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方,露出祥和的笑意,宛如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卢舍那大佛就是女皇武则天的形象。
卢舍那大佛旁边弟子迦叶严谨持重,阿难温顺虔诚,菩萨端庄矜持,天王戚眉怒目,力士威武刚健。整个窟龛布局得当,雕工精湛,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尤其是卢舍那大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整个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谨,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据后补之有关造像碑记载,“皇后武氏”在造此大像龛曾“助脂粉钱二万贯”。如果用当时的粮食价格换算过来,二万贯就相当于现在的六百多万人民币。梵语“卢舍那佛”即光明普照,光辉普遍之意,是源自古代日神崇拜的太阳神信仰而来。因此,国内外游客来龙门石窟,都会一睹卢舍那大佛的芳容。我们上一次没有走到这里,这一次能近距离地瞻仰卢舍那大佛,也算是弥补了上一次的遗憾。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管理人员,为了让国内外游客欣赏到卢舍那大佛更加靓丽的容貌,2007年就对大佛除尘除污,仅封堵大佛自身和周边细缝就达2000余处。2022年8月2日,卢舍那大佛又经过数月“大修”后,又以更加靓丽的真容,再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卢舍那大佛面部形象被学者们誉为中国雕塑史上伟大的典范,代表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我们走过伊水河大桥,站在河对岸遥望卢舍那大佛,那映在河水中的倒影依然美丽动人。也难怪凡是看到卢舍那大佛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卢舍那大佛真的很美!美的让人窒息,美的让人难忘,真不愧是“东方的蒙娜丽莎”、“世上最美的雕像”!
刘玉伟,2025年3月8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