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恩爱相伴到永远
文/赵旭东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微风轻拂,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芬芳。我在区政府任职文书,平凡而忙碌的日子里,命运悄然为我安排了一场美丽的邂逅。她,钟灵毓秀,宛如夏日里的一缕清风,轻轻拂过我的心田。
她的身影在赛场上格外引人注目。短发乌黑油亮,眼神炯炯有神,洁白的牙齿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她身着粉红色的运动衣,身姿矫健,如同一只轻盈的燕子,在跑道上飞驰。无论是百米冲刺,还是跳高跳远,她的身影总是那么灵动而有力。她是柞水县篮球和排球代表队的成员,曾在商洛地区的比赛中挥洒汗水,展现风采。她的歌声婉转动人,舞姿优美,曾在东坪中学自编自演的《尚家沟变新颜》中,和她妹妹作为演员,参加县上文艺会演,演出团队夺得县文艺会演的第一名,甚至在商洛地区的文艺会演中,也斩获了佳绩。
一九七二年,她高中毕业,初登杏坛,风华正茂。她曾任七坪公社团委副书记,七坪中学团委书记,教授数学和化学。她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赢得了同事和学生的一致好评。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文书,默默无闻地在岗位上耕耘。然而,命运的安排让我们在那一刻相遇,四目相对,仿佛时间静止。那一瞬间,我的心如同被春风拂过,悄然生根发芽。从此,我们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开启了相伴一生的旅程。
一九七三年农历二月十七,我们在区政府领导的关心和主持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我们生儿育女,日子虽不富裕,却充满了温馨与幸福。她含辛茹苦地照顾家庭,我则在县审干办和县委党校工作,落实干部政策,内查外调,在外奔波,恪守职业,从未懈怠。一九八四年和一九八五年,我们俩先后入职航天四院所属的西安航天工业学校和陕西第一航天技校工作,登上了三尺讲台。她和我一样,教书育人,她带语文和德育课,一篇《对语文教学方式改革的个人之浅见》在郑州参加的全国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获得优秀论文奖,在校被被评为先进德育教育工作者,在柳州参加的航天系统德育研讨会上,《技校德育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一文在会上宣读,获得一等奖。我则任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和党校函授本科等教学,偶尔提笔写诗,记录生活的点滴。。岁月如梭,我们都晋升为高级讲师,忠诚于教育事业,航龄长达三十七年。她教过的学生遍布四院厂所站,而我和她则因贡献突出,荣获航天三等功。
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还是一位勤奋的写作能手。退休后她笔耕不辍,写成了近三十万文字的《秀岭走笔》一书,第二本文集正在北京某出版社校正待印,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而我,虽然不擅长写作,但每当她伏案疾书时,我总会偶尔提笔写下几句文字,表达对她的深情和支持。
五十二年的婚姻生活,风风雨雨,绊绊磕磕,但我们始终相濡以沫,恩爱如初。儿女们各自成家,生活美满,为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生活的考验并未因此停止。我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安和蓝田县分别三次患胃大出血,几度濒临生死边缘。是她不离不弃,日夜守护在医院,陪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后来,她意外跌倒,致右手臂粉碎性骨折,所幸及时送医治疗,手术成功。在她病床前,我悉心照料,她则用温暖的笑容安慰我,仿佛病痛从未降临。
儿女们孝顺,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无论我们有何需求,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老来有恙,儿女们从不迟疑,及时送医,尽心尽力。我们深知,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而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则是我们最珍贵的依靠。
如今,夕阳西下,我们依然携手相伴,恩爱如初。风风雨雨的日子,早已化作心底的温暖回忆。我们感恩彼此的陪伴,感恩儿女的孝顺,感恩生活的馈赠。无论未来还有多少风雨,我们都将携手走过,相濡以沫,恩爱相伴,直到永远。
夕阳无限好,相伴到白头。
2025年3月8日
乙巳蛇年二月初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