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神光山游记
一罗培永
粤东形胜,客邑风光,有山曰神光,位处兴宁之郊。其峰峦峻秀,翠色连天,林泉幽美,乃人文与自然交融之胜地也。自北宋以降,千载岁月,蕴育诸多景致,蜚声遐迩。
至若神光寺者,肇建于北宋嘉祐三年,即公元1058年。古刹庄严,梵音袅袅。大雄宝殿,气势恢宏,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供奉诸佛金身,慈悲肃穆,令人心生敬畏;藏经阁内,经卷琳琅,承载着千年佛理智慧,于静谧中传承佛法精髓;地藏殿、观音殿,香烟缭绕,信众往来,祈愿安康,所求皆遂;祖师殿内,先哲遗风犹存,激励后人探寻佛法真谛。僧房清幽,海会塔耸,见证着古寺的兴衰荣辱,每一处砖石,皆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墨池寺畔,墨香四溢。相传此处为昔贤洗墨之处,池水似染墨韵,虽历经风雨,仍隐隐透着一股文人的雅气。于池边漫步,仿若能看到先哲们挥毫泼墨、吟诗赋词的身影,其才情与风骨,穿越时空,润泽着这片土地。
探花书院,书声曾朗。此地为培育人才之所,承载着无数士子的梦想与追求。古木参天,庭院深深,莘莘学子在此潜心苦读,期望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报效家国。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兴宁文脉传承的重要象征。
石古大王庙,香烟鼎盛。庙中供奉石古大王,庇佑着一方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逢佳节,乡人皆来祭祀,热闹非凡,民俗风情尽显其中,传承着古老的信仰与传统。
望兴亭上,极目远眺。兴宁城郭尽收眼底,车水马龙,繁华尽显。山川起伏,绿野平畴,田园风光美不胜收。凭栏而立,清风拂面,心中豪情顿生,不禁感叹这山河壮丽,岁月静好。
神光山诸景,或庄严肃穆,或清幽雅致,或承载历史,或寄托情思。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吸引着四方游客纷至沓来。既‘为兴宁之瑰宝,亦乃岭南之胜景。愿此山此景,千古流传,福泽后世,令更多人领略其独特魅力,沉醉于这山水人文之美。有诗记之:
(一)神光寺
北宋遗踪岁月悠
嘉祐古寺立山丘
大雄宝殿香烟绕
海会浮屠暮霭留
地藏慈悲垂法相
观音善念解民忧
藏经阁内经文古
僧舍清幽意自柔
(二)大雄宝殿
宝殿巍峨气势雄
金身肃穆坐当中
香烟袅袅升祥瑞
烛火煌煌映碧空
信众虔诚祈愿至
梵音缥缈韵无穷
千年古刹庄严地
护佑苍生福运隆
(三)藏经阁
飞檐斗拱藏经楼
卷帙琳琅岁月悠
贝叶经文藏智慧
檀香袅袅绕梁留
千秋佛法凭斯继
万古禅心借此修
静室深沉凝古韵
墨香佛意两盈眸
(四)地藏殿
殿宇庄严奉地藏
幽冥教主放毫光
慈怀普度沉沦苦
愿力常消业障殃
宝相端严垂慧眼
香烟缭绕诉衷肠
众生若解慈悲意
苦海回头是乐乡
(五)观音殿
观音宝相立莲台
柳净瓶清法雨来
救苦寻声三界应
随缘赴感万民偎
慈颜常带祥和色
妙手频施福祉财
古寺禅音传善念
信徒礼拜久徘徊
(六)祖师殿
殿宇崇隆祀祖师
神光熠熠展风姿
传承佛理开新径
延续宗风赋妙诗
岁月沧桑存旧影
香烟缥缈寄情思
后人瞻仰先贤德
敬仰之心无早迟
(七)僧房
僧房数间掩幽林
暮鼓晨钟伴梵音
竹影摇窗添静意
月光照榻抚禅心
粗茶淡饭修行乐
寡欲清心养性深
古寺安然尘世远
修行岁月自沉吟
(八)海会塔
海会浮屠耸碧空
历经风雨自从容
青砖黛瓦凝霜露
暮霭晨霞映旧踪
舍利含光昭佛性
灵塔镇寺佑禅宗
千年屹立传佳话
见证兴衰意万重
(九)墨池寺
墨池古寺韵悠长
洗墨遗踪岁月藏
池水曾沾才子墨
禅房常绕佛檀香
梵音袅袅催诗兴
竹影摇摇入画章
胜地清幽寻旧迹
墨香佛意共流芳
(十)探花书院
探花书院忆贤良
昔日书声绕古梁
翠柏苍松遮曲径
红墙碧瓦映斜阳
莘莘学子求真理
济济英才著锦章
文脉传承千古盛
兴宁此处绽荣光
(十一)石古大王庙
古木浓荫掩庙堂
石王庇佑福绵长
风调雨顺千家乐
物阜年丰万户康
节庆祭神锣鼓响
香烟缭绕烛灯黄
民俗传统千秋继
岁岁祈禳颂吉祥
(十二)望兴亭
山顶屹立对斜阳
极目兴宁意韵长
市井繁华收眼底
山川锦绣入诗囊
清风拂面心神畅
翠影摇波画卷彰
凭栏远眺情无限
美景天成韵味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