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读《回望第一路》《孙老不老,余热依旧》有感
文/王文鑫
孙老是长篇纪实散文《回望第一路》(全路2025年推荐的“读一本好书”作者,全路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全路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成都局集团公司优秀“五老”,四川省、中国铁路著名作家,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修筑者,抗美援朝战地记者,原自贡工务段退休干部,93岁,仍在内江工务段“五老”工作室发光发热。熊老是我的结对师傅,《孙老不老,余热依旧》作者。最近读了孙贻荪老前辈撰写的长篇纪实散文《回望第一路》和师傅熊家林撰写的纪实散文《孙老不老,余热依旧》,在思想灵魂深处给了我深深震撼。
一、孙老前辈,是照耀我人生路上前进的灯塔在追求职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在不停的寻找值得学习的榜样,而孙贻荪老前辈正是照耀我人生路上前进的灯塔,也是我学习的楷模。学习他热爱铁路事业,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在写作人生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学习他笔耕不辍,奋斗不止,乐于奉献的“五老”精神。孙老前辈是我们当代青年“练好笔头子,实现岗位成长成才”的一盏指路明灯。当我读完孙老前辈撰写的《回望第一路》和我的师傳熊家林撰写的读后感《孙老不老,余热依旧》后,让我对孙老前辈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无限崇敬,他为新中国铁路建设,为助推西南铁路高质量发展默默奉献了一生,他“公而忘私,奋斗不止”的精神,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塔,照耀我在人生路上永不停息。
二、孙老前辈的一生,激励我在写作人生路上勇往直前
在孙老前辈的人生履历中,他在工作之余,抓住分分秒秒,笔耕不辍,彰显了孙老对写作的勤奋与执着,他在70多年的写作人生路上,撰写出版了《风雨人生路》,《独坐黄昏》《回望岁月》《生命的年轮》《别样人生》等系列散文集和《银色飞翔》《掠过天府》《郫彭有约》《摩洛哥的高铁》4部报告文学集,360万字的12部文学专著,93岁高龄,仅用一年多时间,再次撰写出版了18个章节,16万字的纪实散文《回望第一路》,并被全路推选为2025年好书。正如结对师傅熊家林经常教导的那句话:作为当代青年,只有练好笔头子,写出赋有文采的美文,作为提升业务技能的打门锤,才能有所为,有所作为,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才。工作之余,就得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练习写作,决不容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孙老前辈这本活教材,让我更加珍惜宝贵时光,在日常工作中,我要像孙老前辈那样,每天抽出固定时间来进行写作练习,无论是撰写工作报告、总结经验教训,还是撰写生产信息,文学作品,都要持之以恒,认真写作,认真领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哲理。只有通过不断积累和实践,才能逐渐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让笔头子越来越“硬”。
三、孙老前辈的奉献精神,激励我爱岗敬业
孙老前辈的一生,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从军校到修筑成渝铁路,到抗美援朝,再到回国修筑宝成、川黔铁路,在自贡工务段工作到退休,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为西南高速铁路网建设撰写发表大量优秀作品,他热爱铁路事业,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为我们当代青年树立了光辉榜样。我要像孙老前辈那样,对岗位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在工务岗位上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干事,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记录每一个工作细节,多向身边师傅学习业务技能,学习老前辈“敢于吃苦、敢于创新、敢于奉献”的敬业爱岗精神,尽快提升岗位技能,早日成为生产技术能手。
四、以孙老前辈为荣,不断锤练自己
孙老前辈的成功秘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积累中,笔耕不辍,坚持写作取得的辉煌成就。我要向孙老前辈那样,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正如结对师傅熊家林经常教导我的那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留意身边的新人新事“闪光点”,收集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和素材,通过手中的笔,及时撰写新闻稿件向《涪工映像》和《西铁报》投稿,不断提升写作水平。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阅读各类优秀书籍、文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有的放矢,写出更多让领导、让读者喜爱的文章。
最后,感谢孙老前辈为我们当代青年撰写推送的这本《回望第一路》好书,感谢结对师傳撰写的《孙老不老,余热依旧》,让我对孙老前辈从陌生到认识,当我读完写完这篇“读后感”时,在我的人生脑海中,加深了我对孙老前辈的无限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