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归越诗和京师诗赏析
回过头来评析阳明入狱以前的诗篇。 归越诗三十五首,弘治壬戌年,以刑部主事告病归越并楚游作;山东诗六首,弘治甲子年起复,主试山东时作。凡四十一首。选十六首。
游牛峰寺四首
其三
偶寻春寺人层峰,曾到浑疑是梦中。
飞鸟去边悬栈道,冯夷宿处有幽宫。
溪云晚度千岩雨,海月凉飘万里风。
夜拥苍崖卧丹洞,山中亦自有王公。
牛峰在绍兴余姚,后改名浮峰。阳明曾在此同同道结浮峰诗社。以后阳明在宦海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想到故乡时,很多时候就会怀念这段时光。阳明进士及第,意气风发,求禅问道,还没有经过宦途风雨。所以这一时期诗的基调都轻快明净。颈联已经显示了阳明诗中固有的空明通透的灵气。尾联则显示了阳明这一时期自在轻松的心境。
又四绝句
其一
翠壁看无厌,山池坐益清。
深林落轻叶,不道是秋声。
阳明一贯喜欢山水,他习道家静坐功夫极佳。诗中表明了一种融入自然,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境界在他以后的诗中会反复体现出来。“山池坐益清”之句,表示作者久坐之后发现池水是那样的清澈。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常见的错觉,诗词之妙,就是把这种人类微妙的感觉听通过形象语言表现出来,使人回味不已。然而这种体会只有哪些心灵清净,具有灵性的人才有所觉,并且表达出来。用禅宗语言叫慧根或灵根,现代语言叫灵感。下面两首诗都表达了这种情态,是以选之。
其三
人间酷暑避不得,清风都在深山中。
池边一坐即三日,忽见岩头碧树红。
其四
两到浮峰兴转剧,醉眠三日不知还。
眼前风景色色异,惟有人声似世间。
山中立秋日偶书
风吹蝉声乱,林卧惊新秋。
山池静澄碧,暑气亦已收。
青峰出白云,突兀成琼楼。
袒裼坐溪石,对之心悠悠。
倏忽无定态,变化不可求。
浩然发长啸,忽起双白鸥。
该诗表达了一种清净悠闲自在的情态,一般俗人是感觉不到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作者对那悠游自在的白云情想往之。最后两句写作者不禁长啸,惊起了一双白鸥,可见当时山的幽静。
夜雨山翁家偶书
山空秋夜静,月明松桧凉。
沿溪步月色,溪影摇空苍。
山翁隔水语,酒熟呼我尝。
褰衣涉溪去,笑引开竹房。
谦言值暮夜,盘餐百无将。
露华明橘柚,摘献冰盘香。
洗盏对酬酢,浩歌入苍茫。
醉拂岩石卧,言归遂相忘。
该诗兼有王维和陶渊明诗之妙。山色空明,秋凉溪清,作者踏着月色沿溪行走,遇见一位山翁,二人竹房对坐,饮酒食果,浩歌打破一片寂静。作者最后靠着岩石就睡着了。何等的清雅,何等的洒脱,何等的情怀。
寻春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
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
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西湖醉中漫书二首
其二
掩映红妆莫谩猜,隔林知是藕花开。
共君醉卧不须到,自有香风拂面来。
以上两首诗都体现了阳明醉意山水,随意自在的情志。
题四老围棋图
世外烟霞亦许时,至今风致后人思。
却怀刘项当年事,不及山中一著棋。
该诗已经显露了阳明喜爱山林,淡视个人得失的洒脱情怀。阳明立志做圣人,做大事,致良知,岂能置这些俗名小利放在心里。
莲花峰
夜静凉飒发,轻云散碧空。
玉钩挂新月,露出青芙蓉。
清新可爱之语,置于全唐诗亦不为差。
列仙峰
灵峭九万丈,参差生晓寒。
仙人招我去,挥手青云端。
充满遐想,使人感染。此即为诗。
芙蓉阁二首
其一
青山意不尽,还向月中看。
明日归城市,风尘又马鞍。
轻快,带着对青山明月的留恋,还得回城办公。此时阳明,充满热情,尚没有以后倦宦情绪。
其二
岩下云万重,洞口桃千树。
终岁无人来,惟许山僧住。
图景如画。
书梅竹小画
寒倚春霄苍玉杖,九华峰顶独归来。
柯家草亭深云里,却有梅花傍竹开。
自此一语,便见阳明心胸情致。
忆龙泉山
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忆鉴湖友
长见人来说,扁舟每独游。
春风梅市晚,月色鉴湖秋。
空有烟霞好,犹为尘世留。
自今当勇往,先与报江鸥。
怀念故乡。绍兴的确值得留恋。
总之这一时期阳明诗,轻快通透,已有禅风道心。却没有以后诗词的深沉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