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广播电视报的开拓者
——悼念汪宣亮同志
作者:文汉鼎
今年3月4日晚,女儿文傈告诉我,汪宣亮叔叔,已住进ICU病房,并将其夫人游家英的电话告诉了我,我与游家英联系上后,她痛心地告诉我,汪宣亮病情严重,在重症监护室,我决定去看望老战友、老同事。
第二天,我与在云南广播电视总台工作的儿子文剑联系后,他从呈贡开车赶来,刚到我的古玩展厅,正准备出发时,噩耗传来,汪宣亮同志走了,刚刚走了。一时,我惊呆了。
春节前,我给他打电话,我说,春节大家都忙,节后,我们聚一下。他回答:“好好,你召集,我一定参加!”说话中气十足,怎么突然就走了呢。我喉头堵得慌,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心里难过极了。
虽然,他走前未能见面,是太大的遗憾,但他生前敢于担当,勇于开拓,胸宽、豪爽,充满阳光的性格却一幕幕呈现在我眼前……
那是1992年8月,我转业到云南省广播电视厅不久,就了解到厅机关职员工资不高,没有福利,生活清苦,意图从云南广播电视报社中给机关职工补助一点,大约每人每月50元,虽然不多,但在当时也是暖心的数目。当晚,我冒着寒风,到汪宣亮家里拜访他,并说明来意后,他爽快地答应,并说:“为了防止别人攀比找麻烦,让机关职员帮助报社分发报纸吧,作劳务费发!”这个方案实施后,机关职工十分高兴。
可是,确实有些人攀比,因是机关职员的劳务费,便说服了那些非议的人。我第一次看到了汪宣亮处理问题的精细。
后来,年终厅办公室写的全厅年度总结报告,却没有提一字云南广播电视报,我说:“我在军队时就订有广播电视报,办得很不错,受到官兵欢迎,应该用一定篇幅写报社的成绩,因为是报送省政府的工作总结。”事后,参加会议的报社黄恩泽给汪宣亮汇报后,汪宣亮十分诚恳地说:“看来,新来的文副厅长有眼光,看问题客观公正!”于是,汪宣亮向厅长薛泽高及党组要求,让我兼任云南广播电视报总编辑,薛厅长及党组同意,从此,云南广播电视报从另一位副厅长分管变为我分管。
我与汪宣亮同志接触多了,就了解到,他是1969年退伍的解放军战士,被分配到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他凭着军人养成的苦干实干的精神,担任过后勤处长,他敏锐地捕捉到广播电视的发展势头和前景,将原本仅仅是广播电视的内部节目单,向云南省新闻出版局申报,创办了《云南广播电视报》,他是开创者,也是第一任社长。
当时,没有资金,他想办法自筹,邮局不想发行,他闯一路新路——自办发行。自办发行有成效后,邮局也愿发行,便形成了两条腿走路的发行路子。当然,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走要快得多,发行量增大多了,广告收入就多,《云南广播电视报》开始红火起来。这时,全国各省出现了办报热潮,各地州市广播电视也办报。
全国各省市的广播电视报发行量急剧下滑,针对这一变化,我提出改革广播电视报,实行地州版,全省共同办好一张报,具体方案是:每期给地州局一个版,再给8-10公分广告空间,其广告收入列入地州局,共同扩大发行量。各地州市广电局一把手为报社编委,自主采编,由报社统一审稿,统一编发,这是有头有脚可以奔跑的路子。但是,报社内外顾虑较多,质疑声不断,在临沧召开的编委扩大会议上,仍在争论要不要办地州版……我在会上明确提出:“只有改革,才有生路,不是讨论要不要办地州版?而是非办不可,现在应该集中研究怎样办好地州版的问题!”薛厅长也明确支持。汪宣亮的讲话,更为形象、生动、经典,他说:“蛤蟆乱叫一晚,天不会亮,公鸡一呜,天就亮了。文副的讲话,就象公鸡打鸣!”于是,会风急转,研究了办地州版可行性方案。
汪宣亮同志是优秀的士兵,善于领会首长指挥的目标及意图,在他这个优秀操盘手的精心运作下,在报社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地州版保质保量地办起来了,而且越办越好。各地州市广电局也尝到了甜头,不仅不花财政的经费,而且利用报社给的“自留地”,广告收入最低的局也有10万元左右,办得好的年收入20多万元,这笔自收自支资金,为地州广播电视局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在全国各省广播电视报发行量急剧下滑之际,云南广播电视报发行量直线上升,一花独放,达到65万份左右,年收入接近1000万元左右,为厅里集中财力为职工办实事好事做出了贡献。
汪宣亮同志思维敏捷,在广播电视系统第一个使用美国摩托罗拉大砖头手机,当时,有冷潮热讽,可他不管,跟随高科技脚步前进,又率先采取激光照排新科技,废除铅字排版印刷,使报纸印制效率提高了数十倍。当然,我是极为支持他的,我俩心心相印,配合默契,有情有义。
一次,薛厅长问我:“老文,我召开地州广播电视局长会议,一些地州局只来一位副局长,你们每年召开的报社编委扩大会议,齐刷刷都来了一把手,为什么?”我回答:“各地州市广电局一把手都是广播电视报的编委,来开会有编委审稿费!”薛厅长啊了一声,没吭声,似乎明白了什么?!
《云南广播电视报》改革成功,在全国广播电视报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国家新闻出版局,在召开的全国报刊会议上,安排《云南广播电视报》介绍经验,全国各省广播电视领导纷纷来云南取经。云南广播电视报确实辉煌了好几年,尽管多媒体的兴起,云南广播电视报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他创造的辉煌却是历史长河中一朵精彩的浪花。
鉴于汪宣亮同志做出的显著成绩与德才表现,省委组织部考核后,被省委提拔为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他担任副局长仍然发挥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革命精神,深入全省各县、村、镇,抓广播电视网络建设,为村村通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做出了贡献。
人的一生,无论做多少事,只要做成一两件有影响的实事好事,就不愧为成功人生。汪宣亮就是这样一位从士兵到厅级干部,不虚度年华的成功人士,成功人生。
汪宣亮同志爱党爱国,事业心、责任心很强,不愧为我党优秀党员,广播电视局好领导之一。
他的突然离世令我十分惋惜和悲痛,他的声容笑貌,豁达开朗的性格和重友情、讲情谊的品德令我永久难忘!
愿汪宣亮同志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