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破茧成蝶:“走出去引进来”的创业逆袭之旅
文/赵建平/陕西
创新无止境,倘若一个人的思想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做到与时俱进,那么他定是一个善于学习、时刻乐于创新的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在面对问题时,必会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而非一味地摆出困难、推诿责任,甚至消极“躺平”。
“走出去,引进来”,六个字,看似简单,实则饱含无穷的智慧与挑战。“走”,并非单纯地迈出脚步,而是思想层面的探索,是对未知世界的勇敢追寻;“引”,也绝不是随意的取用,而是智性的选择,是经验的积累与升华。因此,“走”与“引”之中蕴含着坚定不移的毅力、非凡的勇气以及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和积累而成的人生大智慧。
回首往昔,我的创业之路,宛如一部充满艰辛与奋斗的童话,创业时的岁月,充满了艰难与困惑,风雨与艰辛。
2000年新春之际,人们尚沉浸于新年的欢乐之中,然而全国书业教辅市场却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寒冬。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恰似一场暴风雪来临,使得整个出版业刹时间陷入了困局。上游的出版公司出版的各类教辅辅导用书堆积如山,流畅的销售渠道也戛然而至;终下游各区县的书店经营也亦是如此,同样面临着库存积压、业务停滞近乎瘫痪。开学之后,书店的业务量急剧下降,除了有个零星的业务之外,再就是个别学生家长购买作文词典之类的工具书,几乎就无人前来光顾了,整个书业似乎都陷入了到了寒冬深度沉睡之中
在那个信息并不发达的时期,商贸往来大多要靠人们亲自去跑动。脑子灵活的人,终年累月地出差,穿梭于异地它乡,捕捉各类信息,转卖商品,赚取差额。望着店里冷冷清清的样子,我心里有了一个想法:与其这样坐以待毙,不如走出去瞧瞧同行们的经营状况。这个想法得到了爱人的全力支持,她的鼓励就像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正月二十(3月1日),我骑上摩托车,踏上了一段充满未知的旅程。从三原出发,途中经过泾阳、云阳镇后,便进入了淳化县。淳化县乃是三原北面的邻县,它坐落在巍峨的大山之中,是一个人口较少的县。大山的植被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也孕育出山中人憨厚朴实的性格。这里有着优越的地理风貌,就像一座天然氧吧,长寿老人特别多。这里不但是陕甘宁边区通往西安的桥头堡,而且是老区,有众多英雄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古代,这里是匈奴侵入长安的最后一道天然军事防御屏障。此处山峦起伏,密林幽深,地势险峻且植被繁茂。沿着211国道前行,经过口镇之后,便进入了那绵延四十里的黑松林。在这巍峨的大山里,伫立着一座见证十三朝古都兴衰的秦代军营——甘泉宫遗址。在汉、唐时期,它曾经盛极一时,汉武帝刘彻曾在此处运筹帷幄,许多高级军事会议都在此决策,北伐匈奴的几场大型战争也都在这里指挥。这个地方有着开疆拓土的历史功绩。漫步在甘泉宫的断壁残垣之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能听到千年前的金戈铁马之声。
离开淳化,辗转来到了旬邑县。每到一个地方,首要的一件事是先拜访与书业相关书业同行,与同行们交流,实地考察书业市场的现状。然而,得到的答案却总是无奈与等待。旬邑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宛如江南水乡。白天,街道上热闹非凡,山里的特产琳琅满目,人们来来往往,商贸交易十分活跃;夜晚,县城则恢复了宁静,街道上几乎看不到行人,摆摊的人早已回家,商铺也都早早关门,整个县城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
在旬邑县城的两天调研中,白天穿梭于大街小巷,寻找书业同行,交流经验;晚上则留宿在县招待所。经过两天的考察调研,新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下一步该何去何从?是打道回府,还是继续前行?如果继续往北,就将进入甘肃地界,人生地不熟,我的心中充满了迷茫。但多年的社会阅历和坚强的毅力,让我决定毅然继续前行。我将摩托车寄存于旬邑县招待所,毅然踏上了前往甘肃的调研旅途。
从旬邑向北,第一站是地庙镇,过了地庙镇,便进入了甘肃。一路上,经过正宁、宁县、泾川,最终抵达了西峰市。每到一处,都会停下来,寻找当地的书店,了解图书行业的经营状况。那些位于乡镇的文化代办点,如同我创业路上的星星之火,承载着我最初时创业梦想。我深知,农村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莘莘学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是书店经营的根基所在。
甘肃的农村,充满了浓郁的人文乡土气息。这里的农舍大多没有院墙,保留着农耕时期的风貌,人们之间的交流淳朴而真挚。虽然这里经济相对落后,但那份浓厚的乡土文化,却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种没有院墙的乡村风貌,更彰显出大西北人的质朴与厚纯。
在西峰市,我走访了大街小巷的书店,发现他们的进货渠道大多也在西安。那一刻,一种“人不亲行情亲”的感觉涌上心头。其中,汇文书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店面宽敞,书的品种丰富多样,不仅有教辅资料,还有文学、历史、哲学等各类图书。更让我惊喜的是,书店还设有一个文具专卖区,面积约二三十平方米。这一发现,如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书店的经营理念有了全新的——认知。
西峰汇文书店的考察经历,极大地启发了我。我们开始尝试增加学生文具类产品。随着文具品类的不断丰富和进货渠道的拓展,我们还在西安康复路定制了“小豆芽”油笔,赠送给来店购书的学生家长。这一小小的举措,却赢得了顾客的喜爱,为书店吸引了更多的客流,生意逐渐有了起色。
甘肃平凉,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有着道教名山崆峒山,黄帝曾在此问道广成子,形成了深厚的道教文化;大云寺,中国唯一三次出土佛舍利的地方,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同时,平凉也是中药材种植的宝地,中医针灸更是闻名遐迩。这里名人辈出,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抗金名将吴玠、吴璘,以及明代八大才子之一的赵时春等,都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在西峰市文汇书店文创文具专区的意外发现,让我充满了收获感。带着这份喜悦,我从西峰搭乘长途汽车,直奔平凉市。走在平凉的大街上,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明清时期的建筑随处可见,古朴的商铺、中药材店、中医针灸馆等,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平凉新华书店附近,我遇到了一群小学生排队在一间小书屋门前买书。经过询问,我了解到,由于学校没有给他们发教学资料书,学生们的各科作业只能在黑板上抄写。而抄作业时,常常会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导致作业无法完成。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推荐他们来这家书屋购买三年级语文资料,回家做课后作业题。
看到这一幕,我心中豁然开朗。2000 年 3 月 15 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不仅是 3.15 纪念日,更是我创业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原来答案就在自己身边。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灯火却在灯火阑珊处。顿觉醒悟。历时半个月,我风餐露宿,住每晚仅 10 元的小旅社,终于在这一刻受到了启发,还原在西峰,我看到了书店经营的新方向;在平凉,我看到了什么是未来以后书业要走的——新兴市场。我意识到,自己身边其实蕴藏着巨大的资源,只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就能找到新的商机。于是,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内因转外因-推荐,独家经营”。这一想法,既能解决教师布置作业的难题,又能减轻学生的抄写负担,可谓一举两得。
那一刻,我既高兴又激动,仿佛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既惊喜又兴奋。当晚入住平凉市最豪华的崆峒宾馆,享受了一晚 120 元的高档套房住宿,品尝夜宵吃美味早餐。洗掉了半个月来的疲惫与灰尘,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带着在平凉的新发现和满心的喜悦,第二天便搭乘长途汽车返回西安,并约爱人从三原到西安汇合。在西安东六路,我又一次抓住了商机,包销了西安纺院朱总出版的 ABC 试卷,清空了所有库存。果断的行动,不仅解围了朱总经营困境,也为我和爱人共同经营的文涛书店开辟了新的零售模式——县级“独家代理”新零售。这个模式在2000年初,是所有书业界唯此一家。创新无止境,走和引既是思维与变通的最好诠释又是创业征程中的金钥匙。
而今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互通时代的到来,拥抱互联网已是新型趋势下书店经营必走的道路,回想起在西安东六路的那次坚定而果断决策,似乎那就是开启我们图书事业蓬勃发展的法宝。而今文涛书店已成为了一个集线上线下为一体,融合多元化资源的知名书店。而当初的“独家代理”模式,也启发着更多的行业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独特经营之道,且在经营的道路上永远坚守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理念。
在职场上,“走出去”是一种自我挑战,是对勇气的考验;“引进来”则是一种思维智慧,是对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走出去”与“引进来”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如今,回望那段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创业时光,“走出去,引进来”已然成为我人生的重要信条。它不但是我职场创新的核心所在,更是我提升生活品质、实现财富转变的关键因素。我深信,只要我们珍视这一理念并且积极付诸实践,就能于困境之中觅得出路,在挑战面前实现突破,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终生受益,使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得以真正地检验与诠释!珍视“走出去,引进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它是在我们每个人遭遇问题并寻求破解之法时,能让我们茅塞顿开的——金钥匙。
2025年3月5日晚,于秦汉公寓,随笔
作者简介:赵建平,1969年7月10日生,农民。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鲁桥镇人。喜欢旅游研学,古典文学,阅读,热衷公益事业,任三原慈善协会理事,三原文化旅游摄影协会理事,三原全民阅读协会公益推广人,全国摆渡船阅读三原推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