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绝·天下为局弈无赢
——《三国演义》欣赏(二十九)
文/乐天(张志江)
二百三十六
夷陵之战(32)
东吴反攻⑧
——败逃马鞍山(押漾韵)
腾奔奋跃重张弦,
上下凄凉难出将。
自愧三军唤不来,
休言百战欣无恙。
注:“败逃马鞍山”,陆逊发重兵对猇亭施以火攻后,蜀军驻扎猇亭五十余营,被吴军破其四十余营,斩蜀将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刘备率余部退守马鞍山。
二百三十七
夷陵之战(33)
东吴反攻⑨
——赵云救主(押月韵)
重围圣主笑英雄,
百胜将军开日月。
马踏连营酿碧心,
云吹四野敲寒骨。
注:“赵云救主”,赵云一生追随刘备,至少三次在危急时刻救了刘备。在这三次中,赵云一次独战三位敌军猛将,两次秒杀敌军大将。夷陵之战蜀军全线溃败后,陆逊和大将朱然率军围杀刘备。赵云从江州赶来救援,突围中赵云一枪将朱然刺于马下。
二百三十八
夷陵之战(34)
东吴反攻⑩
——死里逃生(押删韵)
孤峰峭壁穿云去,
叠岭疏烟戴月还。
乳臭之流安淡泊,
功深不尽且清闲。
注:“死里逃生”,刘备败逃中,遇到早已埋伏在此的孙桓,险些被擒。刘备随机应变,攀山越岭,穿越原始森林,长途跋涉200里,最终摆脱了孙桓的围追堵截;“乳臭”,指初见孙桓时,他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
二百三十九
夷陵之战(35)
东吴反攻⑾
——误入八阵(押荠韵)
十万雄兵出九重,
七千战骨辞丹陛。
茅庐八阵欲招魂,
雾豹他乡空掩涕。
注:“误入八阵”,指陆逊乘胜追剿刘备,至鱼腹浦时,误入诸葛亮提前摆得八阵。阵内飞沙走石,充满杀机,难以出阵。据说此阵能抵10万大军。此时,忽见一老者至。此人正是诸葛亮的岳父黄乘彦,他把陆逊从险境中解救出来;“战骨”,死者的骸骨;“丹陛”,朝廷或皇帝;“茅庐”,喻诸葛亮;“雾豹”,避害之人。喻陆逊。
二百四十
夷陵之战(36)
东吴反攻⑿
——黄权降魏(押锡韵)
四壁合围冷月孤,
双钩落砌繁星历。
三曹霸业世无多,
一代王风谁敢敌。
注:“黄权降魏”,刘备称帝伐吴,黄权劝谏而不纳。以其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进攻。刘备伐吴败还,而归途隔绝,黄权不得归,无奈之下率部降魏。被魏文帝所赏识,拜镇南将军。
二百四十一
夷陵之战(37)
东吴反攻⒀
——马良殉国(押纸韵)
上马为邦万木嘶,
披衣布政千家喜。
长吟妙道问君王,
回首天机悲义士。
注:“马良殉国”,马良是蜀汉名士,马氏五常之首,在蜀汉朝政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夷陵之战前夕,马良说服了蛮族出兵伐吴。蜀军惨败后,马良率军从西北荆襄一带撤退,因遭到吴军步骘部的截击,最终兵败而亡。
二百四十二
夷陵之战(38)
东吴反攻⒁
——奇人向宠(押职韵)
持身整肃冠千军,
奉职深沉呼杀贼。
破敌精通志亦忧,
陈兵妙入狂相得。
注:“奇人向宠”,向宠的治军风格,与关羽和诸葛亮相似。除了对排兵布阵、军队配合、地形环境等十分熟悉外,还深谙维稳、多谋善虑。向宠所部,是蜀军中唯一整建制归队的部队。
二百四十三
夷陵之战(39)
东吴反攻⒂
——怎一个悔字了得(押麌韵)
不纳忠言悔满胸,
惟愁世业无明主。
携来暖律润于膏,
化作天公欣欲舞。
注:“怎一个悔字了得”,刘备在赵云等蜀军将士的殊死救护下,从马鞍山溃逃到白帝城。因当初不听诸葛亮、马良等人的劝谏,一意孤行,轻敌冒进,倾全国之力伐吴,致除向宠所部以外全军覆没。此刻,刘备悔不当初,痛不欲生。
二百四十四
夷陵之战(40)
东吴反攻⒃
——官拜镇南将军(押先韵)
败将疏狂蒙帝宠,
降臣磊落待予传。
凌云浩气一尊酒,
贯日丹心万里天。
注:“官拜镇南将军”,黄权降魏后,曹丕问他是否想追慕陈平和韩信。黄权哭泣着奏说,自己受蜀帝大恩,厚待有加。如今归蜀无望,降吴不可,才来投奔曹丕。败军之将能免死已很幸运,不敢追慕古人。曹丕大喜,拜黄权为镇南将军。
二百四十五
夷陵之战(41)
东吴反攻⒄
——问计贾诩(押歌韵)
笙歌得意南柯梦,
鼓角长鸣古井波。
戏论兵家王气尽,
危言国是怨声多。
注:“问计贾诩”,曹丕问贾诩,先取蜀还是先取吴来一统天下。贾诩认为,刘备雄才且有诸葛亮善治国,东吴孙权能识虚实,陆逊屯兵险要,都难以图谋。但曹丕表示,已遣三路大兵伐吴。并执意引御林军,亲往接应三路兵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