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那片自留地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片段如同被精心雕琢的玉石,即便时光流转,依旧熠熠生辉。对我而言,那片自留地,就是镶嵌在我乡村记忆中最璀璨的一块宝石。它不大,却承载着祖辈的汗水、父辈的辛劳,以及我童年的欢笑与梦想。
自留地,位于村东头,紧邻着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春天,当第一缕温暖的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这片土地上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父亲总是早早起床,扛着锄头,踏着晨露,走向那片属于我们家的自留地。我跟在后面,小手里提着个小篮子,里面装着刚从家里拿出来的种子——那是母亲精心挑选的,每一粒都蕴含着对丰收的渴望。
我们播种、浇水、除草,每一个动作都那么虔诚,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自留地上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我们细心呵护,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夏日炎炎,自留地上的作物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仿佛是大自然最动人的诗篇。我会在午后,躺在树荫下,看着蓝天白云,听着远处蝉鸣,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秋天,是自留地最辉煌的时刻。金黄的稻谷低垂着头,仿佛在向大地母亲致谢;红彤彤的番茄、绿油油的青菜,还有那挂满枝头的南瓜,都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每到这个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聚在一起,收割、晾晒,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我会跟在父亲身后,帮他拾捡掉落的稻穗,虽然力气不大,但那份参与的快乐却是无法言喻的。
冬天,自留地进入了休眠期,但我们的劳作并未停止。父亲会带着我翻土、施肥,为来年的播种做准备。那时的我,虽然不懂得太多农事知识,但那份与土地亲密接触的感觉,却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生活的厚重与真实。
如今,虽然我已经离开了那片自留地,走进了城市的喧嚣,但那份对土地的深情,却如影随形。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那片自留地,想起那些与父亲一起劳作的日子,想起那片土地上生长的一切。那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是对根的追寻,对根的依恋。
自留地,不仅仅是一片土地,它是乡村的记忆,是家的味道,是我心中永远的绿洲。无论走到哪里,那份对土地的热爱与敬畏,都会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