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首诞生于1988年仲夏的抒情诗,以雪山般层叠递进的结构,将高原女神的万千情态凝成永恒的艺术形象。九个”一张脸”的复沓咏叹,恰似经幡在风中翻飞的九个瞬间,每一帧都镌刻着雪域独有的浪漫密码。
诗人以地质学家解剖岩层的精准,又带着朝圣者仰望神山的虔诚,将”雪线”"山崖”"月光”等高原意象锻造成爱的通感——那些精致与烂漫、娇羞与坚毅的矛盾特质,在藏地风物的映衬下化作统一的神性光芒。
从”草原相约”到”天地不渝”,时空的褶皱被压缩在诗行间,既有酥油灯般缠绵的柔情,又有玛尼堆般厚重的誓言。全诗以”菩萨保佑咱”点睛,将私语升华为对永恒与轮回的哲思,让情诗超越了凡俗之爱,成为献给高原文明的精神哈达。
当国际妇女节的曙色镀金冈仁波齐,我们看见:雪线勾勒的不仅是情人的下颌,更是女性以骨骼雕刻荒原的史诗;山崖畔的坚毅不仅是爱的誓言,更是牦牛背般负重前行的生命韧性。 诗人用"菩萨保佑咱"轻叩轮回,而今日我们以雪莲的盛放回应——那些浸透月光的泪,早已化作冻土下奔涌的暗河,滋养着整个高原的春天。
应曾经战斗在川藏线广大老兵的强烈要求,从 2 月 18 起【都市头条】以连载方式发表军旅诗人张小平的部分诗词,将其奉献给雪域高原的开拓者,奉献给【都市头条】全国及海内外的广大读者朋友们。
今天发表【军旅诗词欣赏】雪域高原川藏线诗词连载之四《致格桑尼玛——献给梦中的“高原女神”》,同时也献给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602字)
2025 年 3 月 7日
目 录
1、【编者按】
2、诗词《致致格桑尼玛》
3、【“豆包”对作者张小平的介绍 】
(45字)
致格桑尼玛
——献给梦中的“高原女神”
作者:张小平/四川成都
1988年仲夏
这是一张梦中的脸,
雪线精致、山花烂漫,
告诉我:一起去草原。
这是一张温柔的脸,
含情脉脉的眉宇间,
告诉我:山水正爱恋。
这是一张灿烂的脸,
在如诗的笑容里,
告诉我:雪域是春天。
这是一张娇羞的脸,
在怀春的凝望中,
告诉我:快来我身边。
这是一张纯净的脸,
在雪山流水的映衬下,
告诉我:珍惜天地缘。
这是一张娇嗔的脸,
眸中流淌真切的爱,
告诉我:菩萨保佑咱。
这是一张梦幻的脸,
黑发缠绕着梦,
告诉我:一瞬即千年。
这是一张娇美的脸,
泪珠浸透的月光,
告诉我:分离太遥远。
这是一张圣洁的脸,
在坚毅的山崖畔,
告诉我:爱你到永远。
这是一张永恒的脸,
在金色的阳光下,
告诉我:不渝天地间……
(313字)
张小平书法作品
【“豆包”对张小平的介绍 】
张小平是一位杰出的军旅诗人,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
一、个人经历
1、入伍与求学
1958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叙永县,1976年12月入伍,大校军衔。先后就读于大连陆军学院、南京政治学院。
2、军旅生涯
历任排长、连队指导员等职,曾在黑龙江畔巡逻、老山前线作战、川藏线上拼搏,曾任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副政治委员。
二、文学成就
1、作品数量与体裁
笔耕不辍,发表诗、文、赋300余篇。
2、作品风格与主题
其诗词以纪实手法记录了川藏线上的艰辛历程,有的描绘了川藏线的艰险与沿途的壮美风光,更多的则以悲壮的旋律吟唱着藏汉军民为共和国奠基的英雄壮歌。
3、代表作品
《惊鸿照影·张小平军旅作品选》于2004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其不同时期的言论、通讯、事迹报告、诗歌等作品。此外,还有《邦达草原》等作品,该诗词意外获得“五个一工程奖”。(370字)
共 1342 字 2025 年 3 月 7 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