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有条河,名叫涑河。从西往东,穿城而过,河水悠悠,仿佛诉说着古老的过往,而其中最让人传颂的,便是涑河河神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涑河边有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村里有个善良的姑娘叫柳月。柳月父亲是个郎中,给乡邻看病从不收钱,还经常周济穷人,虽然生活艰苦,但一家人却过得温馨和睦。柳月从小就聪明伶俐,心地善良,经常帮着父亲给村民们送药治病,深受大家的喜爱。
有一年,村子遭遇了罕见的暴雨。连续几天几夜的大雨,涑河水位急剧上涨,河水汹涌。恰巧柳月的父亲淋了雨,受了风寒,咳嗽厉害,他又担心那些生病的村民断了药,耽误了治疗,便让柳月趁着雨势稍小了些,去给几位病重的村民送药。柳月毫不犹豫地挑起药担,走进了风雨中。她沿着涑河小心翼翼地走着,雨水打湿了她的衣裳,道路泥泞不堪,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然而,善良的柳月一心只想着村民们的病情,没有丝毫退缩。当她走到涑河上那座木桥时,突然,一个浪头打来,小桥被冲垮了。柳月脚下一滑,整个人掉进了湍急的河水中。她拼命挣扎着,想要抓住什么东西,可是河水太急了,很快就将她淹没了。
等村民们找到柳月时,她已经停止了呼吸。大家都为柳月的遭遇感到悲痛万分,将她葬在了涑河岸边。
然而,柳月的灵魂却并没有消散。她变成了水鬼,被困在了涑河之中。按照阴间水司的规矩,她要在水中坐满三年水牢之灾,并且找到替身,才能投胎转世。
从此,柳月的灵魂,在河水里浸泡着,煎熬着。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终于来到了,柳月迎来了第一个落水的人。
那是一个年轻的樵夫,他经常到河对岸荒坡上砍柴,然后去镇上卖了,勉强维持家里的生计。一日过河时,木筏撞上了木桩,不慎落入水中,他在水里挣扎,雨后浑浊的河水不断呛进嘴里,他断续说道:娘、娘啊……儿再也不能……孝敬您了……本来柳月感到自己终于熬出头了,可看到他的绝望,她想起了自己年迈的爹娘,心中涌起了怜悯之情。于是,她放弃了这个可以让自己投胎的机会,奋力将樵夫托出水面,推到了岸边。
于是柳月在苦难中又度过了三年。一天,河面虽然风平浪静,可是雨季才过,河水涨满,水很深。一个孩子在河边玩耍,不小心掉进了水里。柳月再次出现,爱心让她不顾自己还未解脱的困境,将孩子救上了岸。孩子的家人跪地磕头,感恩天地,却不知道是柳月这位善良的姑娘在暗中守护着他们。
时光荏苒,第三个三年也到了。这一次是一位书生,他为了去参加科举考试,路过涑河。突然一阵风吹过,把他的书吹到了河里,他想抢回来,可脚下一滑,掉入河中。柳月同情他寒窗苦读,背负全家的希望,依然没有犹豫,用尽全身的力气,将书生救了上来。
与此同时,阴曹地府的生死簿无风异动,阎罗王定睛观瞧,原来,九年的时间里,柳月三次放弃了投胎转世的机会,把生命给了他人,而这三人,樵夫朴实憨厚,成了当地孝子的典范;那个孩子正直勇敢,长大后成了戍边卫国的将军;书生高中状元,成了造福一方的清官。看到这里,阎罗王被柳月的善良和无私深深地打动了。于是,将柳月的事情上报给了天庭。玉帝听闻,也对柳月的行为大加赞赏,立即下旨,封柳月为涑河河神,让她掌管涑河,造福两岸百姓。
成为河神的柳月,更加尽心尽力地守护着涑河。每当洪水泛滥时,她就会施展法力,让河水变得温顺,保护两岸的村庄和农田。在干旱的季节,她又会引来甘霖,滋润大地,让庄稼茁壮成长。在柳月的庇护下,涑河两岸的百姓过上了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日子。
听老人说,在涑河岸边曾修建过一座河神庙,庙里就供奉着柳月的神像,庙门上一副对联写着:“三拒替身甘堕幽冥炼真魄,九载善念终化春雨泽苍生”。
岁月流转,如今河神庙没有了,而涑河的水却依旧流淌不息,柳月的故事也在涑河两岸永远流传。(蓑笠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