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铸鼎原
作者:李亚民
“古韵悠悠越千载,华夏文明耀九州。” 朋友,在中原大地的版图之上,有一处充满神秘色彩的圣地 —— 铸鼎原,不知你是否听闻?这片古老的土地,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静静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璀璨往昔,生动讲述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丰功伟绩。它,便是位于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的荆山黄帝陵铸鼎原,深深烙印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中,成为魂牵梦绕的精神原乡。
“铸鼎原”,三个字宛如一把神秘的钥匙,瞬间开启人们对远古时代的无尽遐想。这里,是轩辕黄帝奠定华夏邦国、铸鼎铭记功勋、最终驭龙升天的神圣之地。每一寸土地,都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史记・封神书》中那句 “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成崩焉…… 其臣左彻取衣冠几仗而庙祀之……”,恰似穿越时空的悠扬古调,将我们的思绪牵引至那遥远而壮阔的时代,让我们得以窥见那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当你踏入铸鼎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千年的《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它立于唐贞元十七年(公元 801 年)。历经岁月的洗礼,风雨的侵蚀,它依然坚毅地守望在这片土地上,宛如一位忠诚的历史卫士。这通碑刻,不仅是目前全国发现的记载黄帝功绩最为古老的碑石,更是研究黄帝文化的稀世瑰宝,其价值不可估量。碑上的文字,笔力雄健,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后人对黄帝的崇敬与追思。它静静伫立,默默见证着铸鼎原的沧海桑田,也见证着华夏文明的薪火相传,从未间断。
绕过这通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碑铭,漫步于铸鼎原之上,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回廊,瞬间穿越回那个英雄辈出的远古时代。这里,是黄帝时期古文化遗址的集聚地,多达 50 余处的遗址星罗棋布,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历史地图。其遗址分布的密集程度、规模的宏大、内涵的丰富以及器物的精美程度,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这些遗址,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镶嵌在铸鼎原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闪耀着华夏文明最初的光芒,诉说着先民们的智慧与勤劳。
在众多遗址中,北阳平遗址因其重要地位,成为 “十一五” 期间全国 100 处大遗址保护专项之一,备受瞩目。这里不仅留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更有诸多震撼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其中,西坡遗址中的那座特大型半地穴房址,堪称远古文明的杰出代表。它占地 516 平方米,带有回廊,距今约 6000 至 5500 年,以其时代最早、面积最大、规格最高的独特优势,荣获 “天下第一宫殿” 的美誉。这座古老的建筑,犹如一座历史的丰碑,不仅有力地证明了远古时期人类文明的辉煌成就,更为我们深入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实物依据,让我们得以一窥先祖们的生活风貌与智慧结晶。
站在铸鼎原的广袤土地上,极目远眺,一幅壮美绝伦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荆山巍峨耸立,宛如大地的脊梁,承载着千古的传奇与神秘;轩辕台庄严肃穆,仿若历史的守望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祭祀盛典;夸父山挺拔峻峭,恰似大自然的利剑,直插云霄;蚩尤山气势磅礴,犹如远古的巨兽,威震四方。这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铸鼎原独一无二的魅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现实与历史交织的奇幻世界。
荆山,作为黄帝铸鼎的圣地,无疑是这片土地上最为神秘而神圣的存在。当你登上荆山之巅,俯瞰四周,连绵的群山如绿色的波涛般起伏,云雾缭绕其间,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此时此刻,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对黄帝的敬仰之意,在心底油然而生,愈发浓烈。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承载着古老的传说,见证着岁月的流转,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历史的厚重深沉。
轩辕台,作为黄帝祭天的圣地,一直以来都是华夏儿女心中的精神殿堂。这里,庄重肃穆的祭祀仪式代代相传,深厚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每逢重大节日,来自五湖四海的炎黄子孙,怀着对始祖的崇敬之情,纷纷汇聚于此。他们身着传统服饰,怀着虔诚之心,共同缅怀始祖的圣德,祈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风调雨顺。轩辕台上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都历经岁月的打磨,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记忆,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黄帝的丰功伟绩,传递着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核,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那份源自心底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
而东常民俗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铸鼎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它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走进民俗村,古朴典雅的民居建筑错落有致,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这里的每一处院落,每一扇门窗,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让人感受到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村民们便会围坐在一起,唱起悠扬的山歌,跳起欢快的舞蹈。那欢快的节奏,质朴的歌声,不仅展现了村民们淳朴善良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更为游客们提供了一次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绝佳机会。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参与到各种有趣的民俗活动中,亲身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铸鼎原,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已然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缅怀圣德、领略黄帝文化精髓、追溯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旅游胜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他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热爱,踏上这片土地,在这里感受历史的厚重,品味文化的芬芳,追寻那份深藏在心底的根与魂。
著名作家贺敬之曾在铸鼎原触景生情,即兴赋诗一首:“中华五千年,史证灵宝见。荆山登高望,古今两惊叹。” 这首诗,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铸鼎原的无限敬仰与赞美之情,同时也道出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铸鼎原,不仅是华夏文明悠久历史与辉煌成就的见证者,更是我们心中永恒的精神寄托与信仰追求。
站在铸鼎原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回首往昔,我们为拥有如此英勇无畏、智慧超群的先祖而深感自豪与骄傲;展望未来,传承与弘扬华夏文明的重任,如千钧之担,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头。我们深知,唯有肩负起这份责任,才能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铸鼎原,这片承载着华夏儿女深厚情感与历史记忆的土地,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永恒的根与魂,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续写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
[作者简介]:李亚民,笔名黛馨。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理事、《作家报》首席编委、河南省文联第八届文代会代表、河南日报顶端新闻大使、三门峡市营商环境体验官、灵宝市作家协会主席、灵宝市人大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