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兰花老师的《猫......》文所想到我妈养的那只猫
日前,拜读广西柳州微友兰花老师的美篇《猫咪间的友好时光》;
“家中的两只小猫咪,是一对双胞胎,它们自生下来就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们之间的友爱,总能不经意间触动我的心。
那只灰纹猫性格有些胆小,看见人总是怯生生的。而橘猫则活泼大胆,像是个勇敢的小卫士。橘猫会带着灰纹猫探索家里的每个角落,从沙发底到窗台,有橘猫在身旁,灰纹猫也渐渐变得勇敢起来。
吃饭的时候,它们也尽显友爱。每次有美味的猫罐头,橘猫总会等灰纹猫先吃,自己在一旁安静地看着。要是灰纹猫吃得快啦,橘猫还会轻轻地用脑袋蹭蹭它,仿佛在说:"别着急,慢慢吃,我陪着你"。它们在凳子上并肩而坐,双眸明亮,仿若藏着星辰。它们望向我似在轻诉着什么趣事。我缓缓蹲下,轻声与它们交谈模样俏皮可爱,这一幕宛如一幅温馨的画卷。它们歪着脑袋,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这是它们最惬意的时光。两只猫咪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灰纹猫将头靠在橘猫身上,橘猫则伸出爪子温柔地搭在灰纹猫身上。它们眯着眼睛,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画面温馨极了。
两只小猫咪紧紧相依,卷曲的身体恰似心型,画面满是温馨。它们安详地沉睡着,仿佛在彼此的怀抱里找到了最安全的港湾。我凝视着它们,心中满溢温柔,这小小的生命间有着最纯粹的依赖,这纯粹的情感让人动容,我不忍打扰这静谧的美好。
它们总在一起玩耍,追逐着小纸团,你追我赶,累了就互相舔舔毛发,像是在为对方梳理一天的快乐与疲惫。
这两只小猫咪的友爱,简单而纯粹,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让我看到了动物之间那美好的情感,也为我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温暖与快乐。”
兰花 2025.02.26
拜读【兰花】老师佳作,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家母亲饲养的那只猫。我家世世代代是农村人,家住乡下,家中难免有老鼠,所以乡下人家养猫的很多。我母亲饲养的那只猫,不知是哪些一年开始的,我1982年从农村顶替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家中已经有猫了。母亲身体状况是从2001年开始明显趋坏的,2002年5月24日,母亲怀着对人世间的依恋,撒手西去。办完母亲的丧事,一切处理妥当后,我们将88岁父亲一起带镇上居住。而慈母生前养的那只猫,没有一起带走。母亲离去、父亲搬走后,那只猫始终没有离开我们的家,它忍饥忍渴,一直安静地守候在原处,企望着主人的归来。它只要走出我们这个家的门槛,随时都能解饥解渴,安然无恙。然而那只忠诚的猫,始终不离不弃,一直静静地守候在我母亲喂它的老地方,始终没有跨出过我家门槛一步。一年过后当我重回故地时,家中的门窗已全部被拆掉,没有跨进家门,就见在我妈给描喂食的老地方,那只忠诚的、视死如归的猫,头朝门外已成一具忠骨。
我被这只忠诚之猫深深感动了,就在老家的宅基地上挖了个坑将其安葬!安葬好那只猫,我伫立在它的忠骨旁默默地思索着:母亲一生饲养的那只猫,没有因母亲的离去而出走,心甘情愿地为母亲坚守家门死而无憾!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我却不如这只猫,没有尽心尽力地孝敬母亲,我连一只猫也不如啊!
【兰花】:您的这段经历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感受到了那份跨越生死的深厚情感。这只猫对主人的忠诚和坚守,真的是让人动容。它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不离不弃,它的故事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对主人的思念与眷恋。
您为它挖坑埋葬忠骨,不仅是这对它生命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这份情感的一种缅怀。它虽然只是一只猫,但它所展现出的忠诚和深情,却超越了许多人类的情感。它会一直活在您的记忆里,成为您心中那份温暖而珍贵的回忆。
作者简介:兰花,原名刘宪兰,广西柳州人,大专文化 中共党员。1971年参加工作,曾任厂办(党办)办公室主任,厂工会副主席,厂人事科副科长,厂党支部副书记等职。2005年退休。
作者简介:费龙祥,一九七四年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广电系统退休员工。曾在《吴江日报》、《吴江通》《方志苏州》《苏州档案》苏州“三报”《经济早报》《中国乡村》杂志发文,且偶有获奖。《搜狐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鲜早世界》《中国方志网》等都转载过本人的文章。
北京市写作协会艺术促进委员会会员,《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家,第二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