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60到70岁老人发挥余热,这一提议出发点或许是多元的,既想挖掘老年群体经验价值,又欲借其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乍看似乎合理,实则经不起深度推敲,充斥着对老年人处境的漠视与社会发展逻辑的错判。从经济层面看,养老金体系不完善才是老年人仍需劳作的根源,而非所谓“余热”。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地区、城乡差异极大,农村大量老人月养老金仅百余元,城市普通职工养老金也难以充分应对生活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发挥余热,本质是回避养老金制度缺陷,把养老责任变相转嫁到老人自己身上。这就好比不去修缮漏水的屋顶,却让屋内的人不断擦拭地面。
再从劳动市场角度分析,老年群体大量重返岗位,会对年轻人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如今就业形势本就严峻,年轻人面临着岗位竞争激烈、失业率攀升的困境。若大量60到70岁老人重回职场,势必进一步压缩年轻人的就业空间,阻碍他们积累工作经验、实现职业晋升,破坏代际之间正常的职业发展生态,导致社会矛盾潜在激化。
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60到70岁本应是安享晚年、含饴弄孙的阶段。一生辛苦劳作,理应有段时光去享受生活、调养身体、追求个人兴趣。要求他们继续发挥余热,是对老年人基本权益的不尊重,是将他们工具化的体现。
社会的进步应是让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在合理制度保障下各得其所。当务之急是完善养老金制度,提升保障水平,而不是将目光聚焦于让老人继续“奉献”。否则,所谓的“发挥余热”不过是在社会问题上的饮鸩止渴 ,让老年人成为不合理制度下的牺牲品。
都市头条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