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 有一年,朝廷开科大选,天下举子云集北京,都想一举成名,鱼跃龙门,这也是古代读书人的夙愿。
南方有一姓林的举子进京赶考途经姚千村,住宿店中。他听说本村活神仙神机妙算,便萌生一念,想请半仙占卜一卦,明辩前途。第二天早饭后,林举子沐浴更衣,让书童打点礼品,步行至半仙门前。不巧家人告诉林举子说老东家去村南种树了,刚去不久,让林举子进客厅等候。林举子赶路心切,放下礼品,请家人带路,前往村南寻找。
时值仲春,正是植树的最佳季节,半仙同两个家人正在种树,旁边站一老人观看。是半仙的地邻丁老二。领路家人上前引见,林举子一揖到地,口称:“老神仙在上,在下弟子林升津拜见。”神态虔诚,言词恳切。半仙头也不抬地说:“我种的是杨树十棵,这树挺直,成材早,做人就应该这样。”半仙说完,抬起头来看了看林举子,又说:“这是地邻丁老二,老地邻了,几十年没因地边争论,人正直实在,今天我种树特请他来看看,我的树外还有三尺地呢,对不对?”丁老二连连点头:“对,对,对,树外确实有三尺地。”“是啊,但愿下代人能像咱们这样和睦相处,就不用咱们操心了。”
半仙说着,轻轻地吁了一口气,林举子定睛一看,这是一块南北向的土地,树外约三尺远有一条笔直的田埂,十棵小杨树也是笔直一条线。等他们说完,林举子再次恳求,半仙看也不看,拍拍丁老二的肩膀:“老伙计,这树十年后才能成才,恐怕到时候咱俩都不在了,三三得九,再加一秋,春夏之交,有人验收,记住了吗?年轻人前程要紧,凡事自有定数,性急不得,保重保重。”说完拱拱手,和三个家人头也不回地走了。
林举子祈求不成,反讨没趣,只听到了没头没脑,不着边际的话,心情自然不好,但也无可奈何。跟着书童转身回店,动身进京。三场考完,名落孙山。好在林举子为求功名,矢志不移,三进北京,终于如愿,得中进士。
一年后,外放本县正堂。林知县经常便服下乡体察民情。春夏之交的一天,林知县便服从简,只带两个仆人来到了姚千村,在距村不远的地方,只见一群人围住了两个人,这两人面色一红一白,都四十岁左右。只听见白面人说:“这十棵树是我先人栽的,整十年了,树外还有三尺土地,栽树时两家老人都在场。”他用手一指红脸人说:“现在他硬说这树有他的一半,这还讲理吗?”红脸人双手叉腰,态度蛮横,“你不用摆划,你的树外有三尺地,谁能为证,地契上有吗?十年了,这十棵树让我少打了多少粮食,你赔得起吗?我只要五棵已是很对起你了,少说废话,让开!”说着话拿起铁镐就要刨树。白脸人气得脸色煞白,拼力争夺。
林知县细看两人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来,他分开众人,来到中间,细看现场。十棵杨树,整整齐齐,高大挺拔。看着看着,林知县倒吸了一口气,这不是当年求老神仙指点迷津的地方吗?“三三得九,再加一秋,春夏之交,有人验收”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林知县屈指一算,整整十年,又是春夏之交,看来老神仙当年就料定了有今天,还得由自己来了结这桩公案。
林知县走到红脸人面前,大声说:“我来作证,如果我没说错的话令尊就是丁老二吧,当年老神仙栽树时,令尊在场,我也在场,树外尚有三尺土地。”红脸人见林知县气度不凡,未敢造次,但又舍不下将要到手的五棵树,恶狠狠地说:“少管闲事,你算老几。”林知县用手一指红脸人:“你以强欺弱,横行无理,这事我管定了。”
红脸人大怒,挥拳就打。两公差迅速制服了红脸人,哗啦一声,拿出铁链,当场上锁。林知县亮出身份,当众说明当年原由。众人如梦初醒。红脸人先是吃惊发愣,接着磕头求饶。林知县厉声说道:“看你们上代是友好地邻,和睦相处,对你今天无赖之罪不予追究,下次再犯,决不轻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