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王德增(右1)应邀参加在德州睿聪高中举办的“首届学校逆袭之道高峰论坛”
在微山县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有一位名叫王德增的教育工作者,他的笔名叫作“心境的颜色”。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深邃无比。王德增是孟子教育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曾供职于微山县教育局教研室,并担任过微山县作协副主席和《微山湖》文学艺术主编。他的身影,常常穿梭在教育的殿堂与文学的田野之间,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王德增的眼神时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的奥秘;时而温和,如同春日里温暖的阳光,能够照亮别人心中的阴霾。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和煦的笑容,让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亲切和温暖。每当他站在讲台上,或是与人交谈时,那种从容不迫、侃侃而谈的神态,总能吸引众人的目光。
王德增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是众所周知的。他不仅在教学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更在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著有散文集、诗集《心境的颜色》上下册,参与编撰了《爱我微山》等多部书。他的文章约五百篇散文、诗歌、游记散见于全国各大报刊、网站,成为了广大读者心中的精神食粮。
然而,王德增并不满足于个人的成就。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更多的人,才能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于是,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创建了“教师交流园地”和“名人故居参观团”等美篇群组,并担任主持人。这些群组吸引了大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加入,成为了他们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成就别人、幸福自己的重要平台。
成就别人,是他的使命
王德增不仅是微山县教育局的教研中坚,还是微山县作协的一颗明珠。他的散文集和诗集《心境的颜色》在文学界享有盛誉,但他对此从不自满。他常说:“写作是我心灵的抒发,但教育才是我肩上的重任。”
2024年10月30日,王德增在拥有2.9万名成员的“教师交流园地”上发表美篇《孟国泰先生教育思想中的创新元素》,迅速引起了广泛反响。短时间内,吸引了近万人次的驻足观看,收获205条点评。文章深刻剖析了孟国泰“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理念,强调了“尊重学生个性,开展教育创新,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重要性。
清华紫金时代教育集团副总督学朱思启先生评论道:“王德增推出的孟国泰教育思想中的创新元素,值得我们深入学习!”陕西的高加平老师则感慨:“王德增写出了孟国泰的这么多‘新’,让我眼界大开!文章字字珠玑,句句闪光。”
王德增的文章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理论,更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然而,王德增并未因此自满。他深知教育的道路漫长且充满挑战,成就他人是他最大的幸福。他常常对同事们说:“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启迪心灵。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每一个人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芒。”
幸福自己,是他的追求
王德增的幸福并非来自外界的赞誉,而是源自内心的满足与充实。他喜欢在宁静的夜晚,独自坐在书桌前,用文字记录下对教育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2025年2月19日,王德增在“教师交流园地”上发布了《教育思想逆袭——与先贤的对话与思考》一文,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文章通过孟国泰与孟子的跨时空对话,探讨了教育的本质与未来。孟国泰提出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导育”“自育”“人性矛盾论”“新五乐”和“新五端”等理念,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讨论。
山西省名校长贾震评论道:王德增的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历史脉络与未来方向。他以其丰富的学识底蕴,清晰阐述了“乐”的多元内涵,强调了积极向上、严谨高效的治学态度。文笔流畅,观点鲜明,是一篇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佳作。”宋老师则赞叹:“王德增的文章深邃无比,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王德增的这篇文章不仅为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思考,也让他自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然而,王德增并未因此而止步。他深知教育的创新永无止境,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他常常对学生们说:“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长。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也让这个世界因我们而更美好。”
守正创新,是他的信念
守正创新,是王德增的信念,也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常说:“守正是根基,创新是动力。只有坚守传统的精华,才能创造出新的辉煌。”
2025年3月1日,王德增在第25期“三湖教育线上论坛”上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深入探讨了孟子及孟国泰的教育思想。他在本期论坛的主题文章中写道:“守正,扬孟子教育之思;创新,开当代育人之潮。”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共计4600字,是他凌晨3点的心血之作。孟国泰得知后,深情地称赞道:“王德增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令我热泪盈眶!”
王德增不仅自己在用这篇文章成就着别人、幸福着自己,就连他所在的“教师交流园地”的成员们也在成就着别人、幸福着自己。
成员善德老师评论道:此文旁征博引、鞭辟入里,诚为佳作。开篇即点出孟子仁政难施于战国,却于后世影响深远,其思想如星辰,照亮历史长河。《孟子》文辞精妙,诸多成语源自其中,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巨大。谈及教育思想,从性善论的乐观,到 “三乐” 至 “五乐” 的延展,再到 “四端” 与创新 “五端” 的探讨,这些都深刻剖析了孟子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孟国泰先生践行其道,以博爱思想融入 “三标课堂”。值孟子诞辰,此文献出对亚圣的诚挚敬意,对孟子思想的研究与传承,意义非凡。
成员如烟老师赞叹道:为王德增老师佳文美文点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二千多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追寻着圣人之道,深受“儒、道”影响。积极入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老师对孟子的“守正、创新”教育内涵主旨及发展、影响,很自然地进行了讲解综述,内容丰富,饱满。文笔流畅老辣!对孔孟之学谙熟于心,对国学历史及文化深有研究!文中提到的孟国泰先生在“三乐”的基础上,丰富了其内涵,提出了创新教育的“五乐”,即: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很有见地。应该积极推广!在AI时代,这五乐教育更应成为素教育的重要内容。
成员桂杰老师动情地说:美篇平台每周之星、年度影响力美友圈《教师交流园地》主持人、2.9万大军主帅、教育专家王德增同志,泼墨挥毫,完成鸿篇巨制。于教育,是幸事也。于文化,是福气也。孟国泰于“首届教育逆袭之道高峰论坛”,深谈教育思想之逆袭,值得关注。他提出,教育非单纯灌输,而是启迪心灵;非单一路径,而应多元探索。学习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能力与价值观的塑造。面对先贤智慧,我们需以批判性思维,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造性转化,方能实现教育逆袭,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收藏,学习!
成员燕子老师读完王德增的主题文章后,触景生情地说:看哭了!老祖先和世孙的对话让我心潮翻涌,“虽千万人,吾往也”,当今教育需要贤者,万千青少年需要这样的教育。古今对话,传承发展,这才是当代教育的思想,这才是我中华民族该有的教育!
王德增的文章不仅为教育界带来了新的启示,也让他自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他深知,教育的道路虽长且艰,但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路。
成就别人,幸福自己
王德增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成就别人,就是幸福自己。”他的一生,正是这句话的最佳诠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成就了无数教师和学生,也让自己在教育的道路上找到了真正的幸福。
微山湖畔的清晨依旧宁静而美丽,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王德增的身影依旧出现在湖边的小径上,手中常伴一书,步履稳健而从容。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深邃的智慧,嘴角挂着平和而满足的微笑。他深知,教育的道路还很长,但他愿意一直走下去,用爱和智慧成就他人,也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王德增,这位微山县的教育家、作家,用他的一生书写了“成就别人,幸福自己”的动人篇章。他的故事,就像微山湖的湖水一样,静静流淌,却永远充满力量与希望。
人物介绍
王德增,笔名心境的颜色,孟子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曾供职于微山县教育局教研室。曾任微山县作协副主席、《微山湖》文学艺术主编。著有散文集、诗集《心境的颜色》上下册。参与编撰《爱我微山》等书著多部。约五百篇散文、诗歌、游记散见于全国各大报刊杂志、网站。美篇【教师交流园地】【名人故居参观团】主持人,都市头条客户端编辑。
作者:青力、阿鹰
责编:天立